表扬与批评的议论文论据

表扬与批评的议论文论据
2025-03-29 09:44:4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表扬,多么美好的字眼,人人都喜欢,但这样美好的字眼后却还藏着种种陷阱,使人防不胜防;批评,尽管逆耳,人人都不爱听,但它往往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使你加快前进的步伐。 在小学三年级时,我是一名优秀的学生,成绩仅仅次于班上的锛偧庾语纾们。每当老师表扬他们,同学们向他们投去羡慕的眼光时,我的心便直痒痒,希望能和他们一样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同学们心中的偶像。于是,我暗暗下决心:超过他们,把属于他们的表扬揽在自己的怀抱里。后来,那颗飘来的虚荣而好胜的种子在我心里慢慢萌发了,并扎下了深根。随后,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一个人泡在房间里,埋首于作业与书中,有时写写划划,有时念念有词,还真下了点锛傂捍坦娠纾的苦功。课前,我认真地预习课文;上课时,我更加积极地踊跃地回答问题;课后,我认真地复习,不敢有一点儿松驰与怠慢,生怕高分被别人占据。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次考试中,我出乎别人意料地考得那么好--居然在年级上独占鳌头。于是,同学的赞叹,老师的表扬不停地挤进我的耳朵里,我整个人好象跌在棉花堆里,简直比灌了蜜还要甜。以前与我闹矛盾的锛偧庾语纾们又和我玩了,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众星捧月地围着我。在回家的路上,天好象比往日更蓝,云儿好像比以前更白,树上鸟儿也鸣得格外动听。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生活在蜜罐里,成天乐呵呵的,心里总想着“现在我是年级第一名了,这些我都会;就算不会,凭我这么聪明的脑瓜,课后只要一看书也就明白。”所以上课也不再如以前用心了,书扔一边,作业乱涂乱画,把学习丢到爪洼国去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又一次考试来了。又一次出风头的机会来了,我胸有成竹地拿起试卷一看--不看则已,一看则傻眼了,怎么这么多不会!锛傕耍《脊肿约翰惶病纾我一边埋怨自己一边连蒙带做地写完了试卷。第二天,老师公布成绩发试卷了,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伸长脖子,张大了耳朵,生怕听错或漏听一点什么的。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我猜犯人等等法官的判决的心理也不过如此。前十名是肯定不可能的,十几名应该有吧……二十名、二十一名……直到三十名还没有……我再也坐不住了,竟连自己已经微微站了起来趴在桌子上都不知道。好久好久,老师才念道:锛偫罘牵罚阜郑★纾什么!什么?我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拿到试卷,揉揉眼睛,红红的锛偅罚革纾分映入眼帘,犹如当头一棒。后面老师和同学们讲了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他们说什么对我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我听不听也无所谓了--因为我知道,这时老师讲的无非是恨铁不成钢的批评,同学们窃窃私语的无非是锛傂以掷只鲲纾的锛偡缌够帮纾,外加怪异的眼神。那天上午我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回家的路上,我总觉得天空阴沉的,并嫌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吵得烦人,还往树上狠狠扔了几块石头,吓得小鸟们惊叫而逃…… 后来,我才逐渐明白了:表扬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个蜜罐;批评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种刺激,我们既不能因为得到表扬而沾沾自喜,进而忘乎所以,也不能因为受到批评而气馁,失去上进进取之心。所以,我们在批评与表扬面前都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才能摆正好自己的位置

回答2:

伤心背后的是快乐,放弃背后的是坚持,地狱背后的是天堂,批评背后的,是一颗永不言败的心。语文月考成绩出来后,我愣住了!望着老师责备与失望的眼神,望着这个让人吃惊的分数,眼前全是黑色,无情泪水涌出心头,我像是被落魄的阴霾裹住似的。无言地望着这一切,我很后悔、很伤心、很孤单„„事实已无法挽回,我咬着牙,一边望着试卷,一边听着老师的批评,像一只无助的雏鸟,在这无尽的红叉与分数边缘落魄的挣扎着,还没来得及张开翅膀洒下梦想的种子,就已经被狂风暴雨给击落了。我仔细听着老师“恨铁不成钢”的话语,仔细看着这张“千疮百孔”的试卷,无地自容的感觉一次又一次冲击我这颗受伤的心。“你看看,基础错那么多!语文在全班才排名19位,那全年级排名不是都100多位了,就算是„„”老师的话重重印在我的心里!在不服输的同时,我却又不得不仔细揣摩这些“难听”的话。为什么这次没考好?为什么老师会批评我?似乎答案都在这些批评里。“该好好反省了吧!”我抬起头,像是找到了良方,老师的话语在我看来是那样的意味深长,不仅是语文,也对其他科目敲响了警钟。我默默地走出了公室,老师的批评像是闹钟一样,安放在心里,久久不能抹去。在批评背后,我似乎找到了自我。面对这次考试,我不在悲伤、痛苦了,只是想如何补救这种过失,如何重新开始。其实,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在挫折中成长,在失败中成功,当然不可避免地还伴随着老师的严厉批评!关键是怎么看待批评,只有这“难以接受”的批评声中反省,在指责中审阅自己的不足,才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感谢这一堂特殊的课,感谢老师的批评!

回答3:

  表扬,多么美好的字眼,人人都喜欢,但这样美好的字眼后却还藏着种种陷阱,使人防不胜防;批评,尽管逆耳,人人都不爱听,但它往往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使你加快前进的步伐。

  在小学三年级时,我是一名优秀的学生,成绩仅仅次于班上的“尖子”们。每当老师表扬他们,同学们向他们投去羡慕的眼光时,我的心便直痒痒,希望能和他们一样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同学们心中的偶像。于是,我暗暗下决心:超过他们,把属于他们的表扬揽在自己的怀抱里。后来,那颗飘来的虚荣而好胜的种子在我心里慢慢萌发了,并扎下了深根。随后,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一个人泡在房间里,埋首于作业与书中,有时写写划划,有时念念有词,还真下了点“悬梁刺股”的苦功。课前,我认真地预习课文;上课时,我更加积极地踊跃地回答问题;课后,我认真地复习,不敢有一点儿松驰与怠慢,生怕高分被别人占据。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次考试中,我出乎别人意料地考得那么好--居然在年级上独占鳌头。于是,同学的赞叹,老师的表扬不停地挤进我的耳朵里,我整个人好象跌在棉花堆里,简直比灌了蜜还要甜。以前与我闹矛盾的“尖子”们又和我玩了,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众星捧月地围着我。在回家的路上,天好象比往日更蓝,云儿好像比以前更白,树上鸟儿也鸣得格外动听。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生活在蜜罐里,成天乐呵呵的,心里总想着“现在我是年级第一名了,这些我都会;就算不会,凭我这么聪明的脑瓜,课后只要一看书也就明白。”所以上课也不再如以前用心了,书扔一边,作业乱涂乱画,把学习丢到爪洼国去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又一次考试来了。又一次出风头的机会来了,我胸有成竹地拿起试卷一看--不看则已,一看则傻眼了,怎么这么多不会!“嗨!都怪自己不听讲……”我一边埋怨自己一边连蒙带做地写完了试卷。第二天,老师公布成绩发试卷了,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伸长脖子,张大了耳朵,生怕听错或漏听一点什么的。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我猜犯人等等法官的判决的心理也不过如此。前十名是肯定不可能的,十几名应该有吧……二十名、二十一名……直到三十名还没有……我再也坐不住了,竟连自己已经微微站了起来趴在桌子上都不知道。好久好久,老师才念道:“李非,78分!”什么!什么?我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拿到试卷,揉揉眼睛,红红的“78”分映入眼帘,犹如当头一棒。后面老师和同学们讲了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他们说什么对我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我听不听也无所谓了--因为我知道,这时老师讲的无非是恨铁不成钢的批评,同学们窃窃私语的无非是“幸灾乐祸”的“风凉话”,外加怪异的眼神。那天上午我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回家的路上,我总觉得天空阴沉的,并嫌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吵得烦人,还往树上狠狠扔了几块石头,吓得小鸟们惊叫而逃……

  后来,我才逐渐明白了:表扬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个蜜罐;批评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种刺激,我们既不能因为得到表扬而沾沾自喜,进而忘乎所以,也不能因为受到批评而气馁,失去上进进取之心。所以,我们在批评与表扬面前都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才能摆正好自己的位置!

回答4:

从懂事到现在,我身边发生过很多事情,我大多已淡忘,但是有一件小事,至今却记忆犹新。那是两年前的一天,老师上完课,让我们改头一天的作文,并强调有几名同学的作文需要重写。老师就把需要重写的作文发了下来。可出乎意料,我的作文也需要重写。我想,我的作文很好,为什么重写呢?于是,我就把作文又叫了上去。下午上课时,老师气呼呼地拿着几本作文,走进教室,将手中的作文,当着同学的面,重重地摔在地上。我羞愧地捡起了本子。回家的路上,觉得所有的同学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这是我的耻辱,我的写作成绩一直很好。耳边经常听到的是老师的夸奖,同学的赞扬。我第一次感到这样失落,好像世界末日到了。到了家里,我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可是,我的一举一动,怎么能逃过妈妈的那双慧眼呢?妈妈问我怎么了。我委屈地说出了缘由。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你呀,表扬听惯了,批评受不住,没有批评,那有进步呀!自己不认真,能怪谁呀。好儿子,坚强点,男儿有泪不轻弹。”听了妈妈的话,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定明天向老师道歉,并决心把作文认认真真地重写一遍。第二天一早,我便拿着作文来到公室,见到老师,我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老师也原谅了我。事情虽然过去了这么长时间,我却总也忘不了。这件事,让我懂得了许多。要做经得起风吹雨打得大树,不要做温室里的小花。他,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但我却从未跟他说过一句话,甚至连他的名字都叫不出。今年寒假,爸爸每天傍晚都带我去榉仔洲公园运动。当我走到公园的大门时,忽然看见有个人正艰难地向我走来。我打量了一下他:是个学生,大眼睛,扁鼻子,宽嘴巴。长得还算可以,不过就是走路时,身体会左右倾科,手也会左右地歪……总而言之,他走路时的动作不像正常人那样放松,那样自然,而是走得很慢,很吃力。爸爸悄悄告诉我,他患有脑偏瘫,不会走路,所以才来练习走路。原来是个脑偏瘫患者,走得不像个样儿,我觉得他真令人同情。 此后的几天,他照样天天来,他的妈妈搀扶着他走路。有一次,他妈妈让他转弯,可他就是转不过去。他急得脸涨得通红,眼里还闪着亮晶晶的小泪珠儿。看他的样子,怎能不令人同情呢? 隔了一个学期,暑假我又去公园运动。啊,我又看见了他。他跟以前没两样,只不过走路变快了,比正常人都快。虽然走时的动作很不自然,至少他已经会走了,走得是那样快。  周末,我去公园时又看到了那熟悉的身影─是他,是他!他可以自已爬上楼梯了。此时此刻,他在我心中是那么高大。同情,现在都灰飞烟灭了,我心是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情。我敬佩他敢于和病魔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敬佩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仿佛看见,他那颗火热的心,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可爱才美丽”。陌生大哥哥,你的意志,你的精神,都令人敬佩。我现在才觉得你是那么的可爱。

回答5:

有这样一个家庭,母亲无比疼爱自己的儿子,总是赞扬他,鼓励他。而父亲却对儿子很严格,不断地对他进行批评。可是有谁会想到,这个在赞扬和批评中生活的孩子,将来会成为美国的作家?他就是巴德•舒尔伯格!  
  巴迪少年时喜欢写作, 对他的作品,母亲总是赞不绝口,父亲则大都评价为“一塌糊涂”。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一直贯穿于他的成长过程中,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相信,巴迪的成功离不开父母对他童年时的教育。就像对他写的第一首诗,虽然写的不怎么样,但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他,使他不失去对写作的信心。父亲对他的严格也是为了他好, 不让他过于骄傲,父母不同的态度是他稳固走下去的基础,这也是父母给他的不同方式的爱。  
  一个人小时侯只要肯刻苦努力,那么经历的磨难有多大,那他长大后成功的舞台就有多大。人的一生,需要呵护和鼓励,也需要严厉与批评。赞扬仿佛阳光,批评好像风雨,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承受风雨,才能有效地把握生活的小船。  
  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母亲的温柔似水,父亲的严厉如山,其实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学会理解父母,知道感恩,父母的心血才没有白费。当然赞扬与批评都要有个“度”,这就好像在大海里航行,自己的努力形成了船的舵和帆,船的两头分别是赞扬和批评保持平衡,这样就可以安全地向前行驶,达到目标。  
  学会坦然地面对赞扬与批评,把它们变成鞭策和动力,成功的大门就会向你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