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封禅泰山的意义

古代帝王封禅泰山的意义
2024-12-05 05:12:1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泰山”古称“东岳”,为中华五岳之首。
  泰山,论高、论大,它不仅在中国大地上不上数,就是在五岳之中也仅排位第三,居中间地位,论方位,泰山在东,故称东岳。按中国传统,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中”是“中心”、“中央”所在,是至尊、至要的位置。东、西、南、北为四边,居次要地位。然而泰山在人们心目中,却占有众山的至高、至大、至重、至尊的地位。这种违背常识的传统观念是怎样形成的?除了从文化方面是找不到解释的。
  “封禅”,是中国古代民族或国家最高祭典。因为它是人间“帝王”与天、地通话的仪式。《史记??封禅书》正义云:“此泰山上筑土为埴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盲禅者,神之也。”又引《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我们中华先民心中最高的主宰神是“天”,其次是地。即所谓“皇天后土”。《尚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皇天是至高无上的君主,主宰着人间万民万物,君权是皇天授给的。因此,“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上报天,下报地,以“报群神之功”。
  但是,一般帝王还没有资格封禅,一定要受命于天,奄有四海,致天下太平者才有资格。这么隆重的封禅祭仪,在五岳之中,人们不选择最高的北岳恒山和居中心尊位的嵩山,而选择东边中等高度的泰山,除了泰山坐落的位置海拔起点低而相对高度较高,由华北平原望去突兀雄伟之外,最主要的是儒家思想成为国家正统思想后,山东的儒生们极力鼓吹泰山的神圣。长期居住在泰山一带的人们,以为泰山最高,上可通天。因此,登上泰山之顶,筑坛祭天,与皇天通话,报天之功,在泰山下小山上除地祭地,报地之功。
  既然泰山上可通天,下可通地,于是就成了代表天地主生主死之神。人死魂归泰山的传统习俗,又是泰山一带为古民族聚居、文化发达的一个佐证。
  泰山一带为齐鲁地区原始民族的文化中心之一。据文献记载为传说时代,据考古发掘为新石器时代已无问题。因为有大汶口文化和传说的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等封禅泰山的丰富资料为证。但是否至此为止,似乎还可上推。因为管仲说的72家中,可记得的12家,那不记得的60家不可能都在无怀氏以后。特别是孔子说,古代易姓而王封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可得而数者万数也。”(《史记??封禅书》正义引《韩涛外传》)这里透露给我们一个信息,泰山封禅不是始于无怀氏,而是更早。早到什么时间,无从查考。但据有史记载的秦始皇至宋真宗1200余年间有8帝14次封禅泰山,大体约85——150年有一人次。我们不说那“万数”需多少年,只说70余家,也需万年左右。“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上报天,下报地,以“报群神之功”,即使帝王封禅的初衷,
这个说明值得注意的是:1、帝王去泰山封禅是一个自上古以来的传统(“自古受命而王者,曷尝不封泰山” “三代之前,罔不由此”)。玄宗此前已有七十三位君主或皇帝在泰山祭天封禅。2、封禅的目的是“答厚德,告成功”。也就是去报答上天深厚的恩德,告诉上天自己治理天下的成功。也就是说,没有治理功绩的人是不配去面天的。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作解释。3、玄宗认为,他治下的天下,出现了这样一个局面:即“今百谷有年,五材无眚,刑罚不用,礼义兴行,和气氤氲,淳风澹泊。蛮夷戎狄,殊方异类,重译而至者,日月于阙廷;奇兽神禽,甘露嘉醴,穷祥极瑞,朝夕于林御。王公卿士,罄乃诚于中;鸿生硕儒,献其书于外。” 他对这个局面的一个概括性的解释是:“莫不以神祇合契,亿兆同心”,而且“斯皆烈祖圣孝,垂裕余庆。”也就是说,形成这样一个良好局面,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神祇,一个是列祖。所以,祭祀神祇和列祖是一个与国家的治理秩序有关的重要问题。它是一个政治社会秩序状况的基础解释项。4、祭天封禅的活动,由儒官负责组织。玄宗说:“所司与公卿诸儒详择典礼,预为备具”。虽然李唐重道教,但在这样一些非常重大的礼仪和文化观念上,儒教的影响无疑仍然是非常强大的。 到泰山封禅,也可以看作是天子之于天下的政治宣示。

回答2:

“泰山”古称“东岳”,为中华五岳之首。

泰山,论高、论大,它不仅在中国大地上不上数,就是在五岳之中也仅排位第三,居中间地位,论方位,泰山在东,故称东岳。按中国传统,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中”是“中心”、“中央”所在,是至尊、至要的位置。东、西、南、北为四边,居次要地位。然而泰山在人们心目中,却占有众山的至高、至大、至重、至尊的地位。这种违背常识的传统观念是怎样形成的?除了从文化方面是找不到解释的。

“封禅”,是中国古代民族或国家最高祭典。因为它是人间“帝王”与天、地通话的仪式。《史记??封禅书》正义云:“此泰山上筑土为埴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盲禅者,神之也。”又引《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我们中华先民心中最高的主宰神是“天”,其次是地。即所谓“皇天后土”。《尚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皇天是至高无上的君主,主宰着人间万民万物,君权是皇天授给的。因此,“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上报天,下报地,以“报群神之功”。

但是,一般帝王还没有资格封禅,一定要受命于天,奄有四海,致天下太平者才有资格。这么隆重的封禅祭仪,在五岳之中,人们不选择最高的北岳恒山和居中心尊位的嵩山,而选择东边中等高度的泰山,除了泰山坐落的位置海拔起点低而相对高度较高,由华北平原望去突兀雄伟之外,最主要的是儒家思想成为国家正统思想后,山东的儒生们极力鼓吹泰山的神圣。

长期居住在泰山一带的人们,以为泰山最高,上可通天。因此,登上泰山之顶,筑坛祭天,与皇天通话,报天之功,在泰山下小山上除地祭地,报地之功。

既然泰山上可通天,下可通地,于是就成了代表天地主生主死之神。人死魂归泰山的传统习俗,又是泰山一带为古民族聚居、文化发达的一个佐证。

回答3:

在中国古代时期,帝王在登基称帝之后大都要去泰山封禅。这是一种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古代人们对宗教信仰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封禅封什么呢?按照古人的观点,泰山乃是五岳之首,上通到天,泰山下面的一座小山(梁父)是下到地府。所说封禅,便是在泰山上筑土成坛,燔柴(烧柴禾)在坛顶,以祭天,此称叫“封”。在泰山下面的小山(梁父)上选择一块地方(称为折)瘗埋祭品,叫做禅。两方面合而称为“封禅”。原始的宗教观念主要是向自然界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崇拜,像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等,都很可能成为崇拜的对象。当人们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像这种繁杂絮多的信仰也得到进一步概括与归纳,产生出天和地的观念。人们把日月星辰归结于天,山川湖海归结于地,对天地的信仰也得以形成。泰山封禅便是这种信仰的一种表现。泰山封禅乃是建立于帝王的统治“受命于天”观念的基础之上的。帝王也在自己的统治获得一定成绩后,去泰山封禅,也意味着对天地之神报告太平并且致以谢意,感谢他们让国家风调雨顺、民生安乐的功劳;另一方面,在泰山封禅同时证明着自己的统治也是受命于天的。

传说中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须、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都曾经去泰山封过禅。因此推断,可能向天地信仰的起源相当古远。

有关封禅泰山还有很多传说,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据说也曾去过泰山封禅,并且归途中避雨的松树,也被称做“五大夫松”。

回答4:

沟通天人之际,协调天、地、神、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精神意志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