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人的修行方法
来源:给孤独园林
有很多人误会学佛就是要吃素,或者不可追逐财富名利,硬是把自己搞得僧不僧、俗不俗,整个人看起来怪异。其实,出家人的生活与在家人是截然不同的,比丘应守的戒律至少有270条之多,而在家人生活在五欲世界,有其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佛陀从不否定在家人所享受的快乐,只是告诉我们这些快乐本质上都无常变易不定,不值得迷恋。但他也很明白要在家人立即放弃这些享受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他教导我们应循正道追求(也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不择手段,不可以伤害他人的方式满足私欲,因为我们对别人所造成的伤害,都已经为自己做好了准备,就算今生算不了帐,终有一天会连本带利的回到自己的身上。
佛陀最诃斥的就是不僧不俗的伪君子,换言之,在家人应有在家人的样子,享受财富、情爱、亲情、名声等快乐并不是罪恶,与修行也不冲突,只要建立在「将心比心」的前提上,一样可以迈向解脱大道,品尝清凉的法味。
选译自南传《巴利英译相应》
乔正一译于农历大年除夕夜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与许多大比丘一起来到古印度拘萨罗国,并住在该国的一处村子。村内有一位信奉婆罗门教的在家人,名叫鞞纽多罗,他听说佛陀难得来到此地,已久仰佛陀的圣名,便慕名前往佛陀的住处,并且请教一些问题。
他见到了佛陀,恭敬的向佛陀顶礼后,便坐在一旁,他问道:「瞿昙啊!我是一名在家人,也是一名凡夫俗子,有七情六欲,我有妻妾,有儿女成群,我住在繁华热闹的都市里,身穿华服锦衣,享受美食。我希望能保有这一切,但也很希望够跟您学习修行,死后来世能够生天,我不知这样子会不会跟您的教义冲突?」
佛陀说:「居士啊,其实并不会冲突,在我的教法里是有方法,可以让您在享受世间快乐的同时也提升您的心灵。」
鞞纽多罗听到佛陀这麽说,感到很兴奋,他请求佛陀为他解说该怎麽做。
佛陀说:「居士啊,我现在就为您解说能帮助自己的修行方法,请您仔细的听好,并牢记在心。」
鞞纽多罗说:「谢谢您,我一定会专心听您讲解。」
佛陀说:「身为一名在家人,他应培育同理心,时时刻刻保持以下的思惟,便能兼顾世间快乐与修行,在家人应这麽思惟:『我清楚知道,如果有人想要杀害我,我一定不快乐,我会心生恐惧,我如果不喜欢如此,别人一定也是这样,所以我怎可以去杀害别人的生命。』
当他如此正确思惟后,便会至诚受持不杀生戒,心中也不乐于杀生。
同上开情形,『我若不喜别人偷盗我的财物,别人一定也不喜欢如此,我又 岂可去偷盗他人财物?所以我愿持不盗戒,不乐于偷盗。』
如同上开道理,『我既不喜欢别人勾引、骚扰、侵犯、强暴我的妻女(或丈夫),别人一定也不喜欢受到如此对待,我今又岂可去勾引、骚扰、侵犯、强暴别人的妻女(丈夫)?所以我愿受持不邪淫戒。』
如上所述,『我不喜欢被别人所欺骗,别人一定也是如此。我又怎可欺骗他人?所以我愿受持不妄语戒。』
如上所说,『我不喜别他人挑播离间我与亲人及朋友的感情,别人一定也是跟我一样的想法。我今又岂可去挑拨离间离别人与其亲友的感情?所以我不能去做挑拨离间的事。』
如上所述,『我不喜欢别人对我粗言辱骂,别人一定也是这样。我 又怎可去辱骂别人?所以我不应对别人恶言相向。』
如上所述,『我不喜欢别人对我虚情假意或说些毫无意义的杂秽语,别人一定也是这样。我又怎 能对别人说绮语?所以我不该对别人说那些虚情假意的甜言蜜语或无益的杂秽语。』
以上就是七种帮助自己修行的正道,我们姑且称之为七圣戒。又如果这位在家人能对于佛陀、佛法、僧伽产生正确的认识及坚定的信仰,那麽这位在家人便已证得四不坏净,他已可确定他自己未来的命运,对自己这麽说:『今后的生死轮回我已不会再堕入地狱、畜生、饿鬼道中,一切的恶趣因缘都已消失灭尽,我已得须陀洹果(初果),不堕恶趣法,必定正向解脱,今后的轮回次数只剩七次天上或人间的生死,必可抵达究竟解脱烦恼的目的。』」
鞞纽多罗听完佛陀的解说,心生无比的喜悦,他对佛陀表示:「实在太难得了!世尊!从今起我愿归依佛陀、归依您的教法以及比丘众,终生做一名标准的在家佛弟子,直到我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为止。」
http://hi.baidu.com/%BC%D3%C4%DA%C9%B3/blog/item/8c46c4df71b62114632798aa.html
标准优婆塞(在家居士)
来源:给孤独园林
该具备什麽样的条件才算是一位标准的在家居士?佛陀在本经里明白地教示应具备信仰、持戒、布施、听闻正法、受持观察、了达深义、随顺行法次法向等条件,才称得上是标准的优婆塞。
在家人又该如何自利利他呢?请参考以下的经文。
选译自北传《杂阿含经》第三十三卷第九百二十九篇
译于西元2005/8/21八关斋戒日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古印度迦毘罗卫国尼拘律园林中。当时,释族在家居士摩诃男来拜访佛陀。
他对佛陀稽首顶礼后,退坐一旁,对佛说:「世尊,请问什麽是优婆塞【在家居士】?」
佛陀告诉摩诃男:「所谓优婆塞【在家居士】,就是在家人过著清白的生活,乃至尽一生的寿命,归依三宝,就是优婆塞。」
摩诃男问佛:「世尊,该具备哪些条件才称得上是一位标准的优婆塞?」
佛陀说:「如果优婆塞只有信仰却不持戒,就不是标准的在家居士,所以应当努力学习,具足净戒;若具足信与戒却不肯布施行善,仍然不是标准的在家居士。因为在家居士的条件不齐全,便应精勤学习,修习布施,令条件圆满。
然而信仰、持戒、布施的条件虽圆满,却不能常常前往参访沙门,听受正法,也不算是标准的在家居士,所以应精勤修行,时常前往参访塔寺,拜见诸沙门,否则如果不能专心听受正法,仍不能算是标准的在家人;
信仰、持戒、布施、闻法的修习条件虽已满足,但听闻正法后不依法奉行,仍不是标准的在家人,所以应精勤学习,时时前往参访沙门,专心听法;
但是闻法后虽能受持修行,却不能观察诸法深义(法、义的精髓),仍不算是标准的在家人,所以应精勤修行。
如果虽具备信仰、持戒、布施、听闻正法、闻法后能依法奉行、依法奉行后能观察甚深妙义等条件,但却不能随顺知法次法向(按部就班向解脱道迈进),仍不能是标准的在家人,既然条件仍不齐全,便应精勤学习;
最后,当信仰、持戒、布施、听闻正法、受持观察、了达深义、随顺行法次法向等条件一应俱全,摩诃男,此时才算是具备了一位标准的在家人应有的条件。」
摩诃男继续问佛:「世尊,在什麽样的情况下是指优婆塞只能帮助自己,却不能帮助他人?」
佛陀说:「如果在家人自己归信三宝,却不能引导他人归信三宝;仅自持净戒,却不能令他人持戒具足;仅自行布施,不能影响他人一起布施;自己参访塔寺礼见诸沙门,不能劝他人一起参访塔寺礼见沙门;自己专心听法,不能劝人乐听正法;自己闻法后能受持,却不能令他人受持正法;自己能观察甚深妙义,却不能劝他人观察深义;自知深法后能按部就班走向八正道,却不能劝人按部就班走向八正道。摩诃男,以上八种情形,就是优婆塞只能自利,却不能利他。」
摩诃男又问佛:「世尊,优婆塞应成就几法自安安他?」
佛说:「优婆塞若能成就以下十六法,就是优婆塞能自安安他。是哪十六种呢?摩诃男,如果优婆塞具足正信,也能引导他人归信三宝;自持净戒,亦以净戒教授他人;自行布施,亦教人行施;自行前往塔寺见诸沙门,亦能教人前往礼见诸沙门;自己专心听法,亦教人听法;自己受持法义,亦教人受持法义;自己观察法义,亦教人观察法义;自知深义,按部就班走向八正道,亦能教人解了深义,按部就班走向八正道。摩诃男,若能成就以上十六法者,就是优婆塞能自利亦能利他。
摩诃男,若是优婆塞能成就以上十六法者,大众眷属都会前来亲附,受他的影响,这名在家居士在婆罗门众、刹利众、长者众、沙门众、及其馀诸众中能发挥他深远的影响力,威德显曜。就如同太阳在一天当中的初、中及后时,都能光明显照。
就是这样,优婆塞若能成就十六法者,便能于初、中及后时,威德显照。就是这样,摩诃男,若优婆塞能成就以上十六法者,可说是世间难得。」
释族在家人摩诃男听佛说完后,心中欢喜,便从座位起身,礼佛后离去。
http://hi.baidu.com/%BC%D3%C4%DA%C9%B3/blog/item/d825adf0515704c47931aab1.html
《佛教修行法》
1 持戒。以戒入定,以定生慧﹝慧可觉悟、觉悟即佛﹞。
2、佛教有五种修行法:即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
一、――人乘道的修行法为,以三归(皈依身外三宝佛法僧;归依内三宝佛·觉——觉而不迷、理智处事,·法·正——正而不偏、正行求真,僧·净——净而不染、修心不邪);五戒为主(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可以不失人身,得到吉祥福乐康寿。
二、——天乘道的修行法为,即修十善道业的不杀生而慈悲护生;不偷盗而清廉;不邪淫而贞洁自爱;不妄语而讲实话;不恶口而全讲良言;不绮语而满口善文;不贪心而热心布施;不瞋怒而祥和慈悲;不痴迷而无所执着;不邪见而正见断惑。再结合人乘道的三皈五戒,如此修行可生天界。
三、声闻乘、缘觉乘的修行法合称就是小乘佛法。——小乘佛法的修行入门为,先发愿出离心【感切欲界六道轮回之苦,发志求超脱出轮回之愿】。接着修禅定观识四谛【乃苦集二谛染缘因果及灭道二谛净缘因果】。进入道谛后用三法印灭却无明。然后在定中修观修慧【先修习五停心观、接着进入修四念住观、直至入正定观之七贤位的修行】。
苦谛——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
集谛——由自心所起见惑贪爱瞋痴等相集而成的烦恼;
灭谛——息灭烦恼即入涅槃,不生不灭,寂静自在;
道谛——修三学、八正道而实现神通及解脱轮回业力的牵引。
四、——菩萨乘、佛乘的修行法合称就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的修行方法为,先发愿具足菩提心【愿普渡众生皆趋于最究竟圆满的大觉之域~~佛境】。接着修三学、三十七道品、四摄六度。信、受、行、证,直至修成佛果。
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慧度。
3、修行过程的五果位:佛法修证过程分十住、十行、十回向为资粮位;四加行为加行位;初地为见道位;二地至十地为修道位。十地之上立等觉、妙觉为佛位。
4、南传上座部另外有一个捷径:一心持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秉承阿弥陀佛的愿力,可以直接进入佛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法门】。
5、无上瑜伽部有即身成佛的密宗法门,属高深佛法。如活佛转世、尸解外游等等。
一心念佛.如果有时间,可以制定早晚课.阿弥陀佛!善愿合十!
问:怎么样算是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呢?
答:就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在这个世界的西方,离这个世界很远,有一个世界叫作极乐世界,也叫作西方净土。学佛的人应该乞求死后生到那个地方去。所以说求生西方净土。
问: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既是经上说的,这一定有个所以然的道理在里面吧?还须请你说明一下!
答:这个道理很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现在我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念给你听。经上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这就是念佛的人将来一定成佛的的道理。
问:上面你既然说,凡事都是自作自受,佛管不着。现在又说临终佛来迎接,不是自相矛盾吗?
答:我说的何尝矛盾呀。那还是要靠自己种因,自己得果的。这怎么说呢?就是先要自己肯学佛、肯念佛作为因,然后临终才能感到佛来接引的果哩。假使你自己不肯学佛,不肯念佛,佛虽有大愿力也不能强拖你去的。这还不是自作自受的道理吗?
(六) 怎样念佛
问:念佛不就用嘴念吗,还要注意什么呢?
答:有些人口里虽然不住的念佛,心里却尽管胡思乱想。这种念法只种远因,利益不大。必须口里念佛,心里想佛,心口如一,然后才易成功哩。
问:那不是很难吗?
答:你看,你一会嫌念佛太容易,一会又嫌太难。实在说,念佛一法,说易极易,说难很难。不过不管难易,只管耐着心多念,日子久了,心自然慢慢地不会乱了。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就怕心不专。”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了。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念佛的时候要使每个字都从心里经过。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每个字都从心里发出来,再听到心里去,一个字也不可把它放松。这样时间久了,乱想杂念自然少了,心也就安定了。这是最好的一个方法,千万不要忘记。
问:念佛应该在什么时候呢?
答:应该在每天早晚两个时间立一个课程,限定念佛多少,或几百声,或几千声。可以照各人的情况规定。规定以后,无论忙闲,非念完这个数目不可。此外,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可以念。念的遍数越多越好,念的时间越长越好。
问:在工作的时候也能念佛吗?
答:是的,搬柴挑水的时候可以念佛,刷锅洗碗的时候可以念佛,耕种除割的时候可以念佛。不论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总之,除了用心的事情,其余工作都是碍不着念佛的,而且一面工作,一面念佛,能使杂念不生,心志专一,头脑清醒,工作做得更好。
问:念佛要大声念,还是小声念呢?
答:大声念也好,小声念也好,口里不念心里默念也好。只有睡在床上的时候和不干净的地方,只可心里默念,不可念出声来。念出声就不恭敬了。但是遇着危急的时候,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可以出声念的。
问:你说,早晚两时念佛要立一个课程,就烦你替我立一个好不好呢?
答:说到课程,原该各人根据自己的时间忙闲规定的。现在你既找我,我就只好写一个最简单的仪式给你。倘你有工夫,肯加紧行持,可以向各地佛经流通处,请一部《早晚功课》来修习。
那简单的仪式是:每天早晨起床以后,和晚间就寝以前,洗手漱口,到佛前焚香献水,合掌恭敬,或跪着,或站着,用至诚心,照着下面的次序念:(以下括弧内的字不要念。)
(一) 南无十方常住三宝。(念一声,拜一拜。)
(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一声,拜一拜。)
(三)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念一声,拜一拜。)
(四)南无阿弥陀佛。(百声,千声,二、三千声,越多越好,虽各人的忙闲自己定数。只可由少加多,不可由多退少。无论念多少声,可不必拜,也可坐着念,站着念)念毕,接念。
(五)南无观世音菩萨。(念一声,拜一拜。)
(六)南无大势至菩萨。(念一声,拜一拜。)
(七)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念一声,拜一拜。)
(八)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八句叫作回向偈,念完以后,拜三拜。这一课就算完了。)
问:如果念经,应该念什么经呢?
答:佛教里的经论有八千多卷,很少有人把它全都读完的。学净土的人,常念的是《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药师经》、《地藏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离垢地章》、《华严第一回向章》、《普贤行愿品》、《普门品》、《金刚经》、《心经》等。其中,以《佛说阿弥陀经》为最重要。如果不能念,也不要紧,只要念佛号也就尽够了。
《觉海慈航》
发愿、学佛、修善,能够改变未来的命运。当然,其中有佛法不可思议的力量在;经中说,皈依三宝即有三十六位大善神来做护持,求愿消灾、延生的人,既皈敬三宝,当然也有善神护持。由于无始以来,善恶因果循环不已,而且复杂之至,恩恩怨怨,彼此交错,谁先欠谁,一般众生乃至于罗汉都难辨明;若以佛法的力量和护法善神的庇佑,应受的果报,也不一定非受不可。例如富贵者不会和贫贱之人计较小债而急求偿还,当宿世的冤亲,超生离苦之后,心头的怨恨消除了,便不再以冤报冤了.
再深一层说,作为一个佛教徒,如果为了满足不同的愿望,而经常变换修行的方法和崇拜的对象,便会失去中心的目标。正信的佛教徒,信仰三宝是为学佛、修法,是学佛的慈悲与智能,以佛法的正确指导,修行专一的法门,以达成持戒、修定、发慧等一贯的目标。只要不离三宝的原则,日复一日地,以看佛书、做佛事、持戒、布施、礼诵、忏悔等为日课,纵然不求现实利益,现实的利益也会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成就。
阿弥陀佛!
一、在家如何修行
大德可修「特别法门——净土法门」,可以先念诵「净土五经一论」,修学方面可参见《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大安法师《净土教程》
简单来说,大德需要「真心切愿」相信「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并且发愿往生,每日专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并且回向。
平时持「五戒十善」、「普贤十大愿行」等等
具体怎麼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二、如何速证佛果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云:「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 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般若波罗蜜(多)】,可以理解为「世出世间大智慧」,是六度(六波罗蜜多)中为眼,若无「般若」则其馀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为盲;乃成佛前行菩萨道时最重要的修行之一。
《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观世音菩萨是「大等觉菩萨」,自然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而观照「诸法空相」(真空法界)的境界
末法众生根性低下,一般众生即便知道「诸法空相」、「一切法为心造」,仍无法达到「彼之境界」,六度万行亦是为难
2、因此,释迦牟尼佛因材施教,随机(缘)应变「不请自说」开示「特别法门之净土法门」,还在《佛说阿弥陀经》中拣选四种念佛法门中,最殊胜简便的「持名念佛」
【持名念佛】即是修「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念佛三昧」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即开示修行佛法之精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印光大师开示如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念佛时能摄耳谛听,即都摄六根之法。
以心念属意根,口念属舌根,耳听则眼不他视,鼻不他齅,身必不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
摄六根而念,则杂念渐息,以至于无,故名净念。
净念能常相继不间断,便可得念佛三昧。三摩地,即三昧之异名。
吾人随分随力念,虽未能即得三昧,当与三昧相近。切不可看得容易,即欲速得,则或致起诸魔事。
得念佛三昧者,现生已入圣位之人也!
1.看大成佛经 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 首先明理 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 《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等
2.看修行的书 明理不求实证 则无意义 目前时代 最好最易成就的 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 能即生开悟 大圆满法 天赐众生福泽 能修习 当累世修的机缘 甚难得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大手印即大圆满),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 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 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 不仅仅是开悟 且证量足 能够灌顶加持 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 能即生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