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注释】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们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我们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余恕诚)
(部分诗词没有注释,我们正在完善,请谅解!)
【出处】
全唐诗:卷128_43
【其他作品赏析】(查看王维的所有作品)
少年行四首 山中寄诸弟妹 红豆 游悟真寺(一作王缙诗)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 送丘为往唐州 送贺遂员外外甥 过崔驸马山池 奉和圣制御春明楼临右相园亭赋乐贤诗应制 白鼋涡(杂言走笔) 送殷四葬(一作哭殷遥)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 双黄鹄歌送别(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渭川田家 扶南曲歌词五首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寺即陈左相宅所 辋川集·木兰柴 孟城坳 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 田家 关于我们|用户服务|合作联系|网站导航|网络广告服务|友情连接
八斗版权所有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0/poem_438.shtml
颉斌剑影破红尘,
耀照刀光千古存。
辉瑞江南水一边,
成栋西川心无憾。
我是趁着借口查资料的时间匆匆写的,绝对原创
颉颃自相求,
耀锦到茅茨。
辉光照里闾,
成败身自受。
龙马花雪毛,
龙宫锁寂寥。
为报长相忆,
颉颃舞春风。
耀武震遐荒,
辉辉天业昌。
wtc040216 - 写的都是啥呀,题目没看就瞎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