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经济薄弱制约换届选举良性发展,候选人产生难。村集体经济薄弱已逐渐成为制约贫困村“两委”换届良性发展主要因素,导致村党组织各项职能弱化,村委会干部、村党组织候选人提名难。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强,大大降低了村党组织的威信,使得村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弱化。大部分经济贫困村的村干部除每月固定的财政工资外,几乎没有其他奖金或或村配套补贴,大部分年青人和经济能人宁愿外出务工经商,而不愿意当村干部,后备干部培养十分艰难。经济薄弱村普遍存在村里矛盾多、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加上待遇又低,许多年轻或能人村官顶不住各方面压力,辞官了事。
二是财务管理混乱成集体资产流失隐患,换届交接难。由于一些村级报帐员队伍素质偏低、村财务管理不规范以及缺乏有效监督等因素,部分村财务管理混乱。一些“人气”较低的村干部自觉连任无望,利用职务便利和财务管理漏洞,通过贪污、侵占、变卖等手段,在离任前突击处置村集体资产,造成村集体利益遭受严重损失,为换届的后续“交接”工作埋下了矛盾隐患。
三是宗族派性势力抢选票扰乱人心,换届选举组织难。近年来,由于村民参选的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宗派势力“代表”为能成功当选,不惜通过拉票、贿选、欺骗、伪造选票及煽动上访等方式,扰乱选民人心,排挤、打压竞争者,煽动村民为自己投票。一些村还出现村干部之间相互打压影响换届人选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