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从财政上分析,那些财产都在,剥夺一下似乎理所应当.
但在古代,经济还是要为政治服务,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所以不得不综合考虑.
方法一,崇祯强令官绅捐资.
官绅的确很有钱,而且无官不贪,但他们也是统治阶级依赖的基石.
所有的政令,必须通过官僚体系实行.
方法一触动了所有官绅的利益,也触动了自己统治依赖的基础,最后的结果将是无人为你卖命,任何命令得不到实行.
李自成可以这么做,但他如果当了皇帝也不可以.
这个方法可以改良一下,可以重点抓几个罪大恶极的开刀,既平民愤,又有钱拿,不影响统治.
方法二,对付藩王
藩王的确是明朝到最后财政上穷途末路的罪魁祸首之一,老朱的子孙无穷无尽,高规格供养着又不让他们出来创造财富,藩王们的积蓄可不是几百万两的级别.
削藩的确是方法之一.
但这样的做法动静又太大,且不说各地藩王是否会任你宰割,光是道义上就难以立足.
藩王,除非谋反,其它罪名都不大.而正常削藩的话,最多削其封地,无法抄没家产,在财政上收效比较慢.但如果以谋逆处置一批藩王,天下大乱矣!就不仅仅是剿匪抗清了.
此法,徐徐图之方可.
方法三,强令大地主将田产交出.
理由同方法一,不可大规模为之,怕动摇"国本".只能以个案对付,但收效太慢.
安抚流民、贫民开垦荒地,方向正确,不过早先几代开始实行才能见效,现在实行反而加重财政负担,在崇祯捉襟见肘的时候简直是火上浇油.
其实明末的财政问题是在开国的时候种下的祸根,在最后几代积重难返,虽然偶尔有明臣出世,但已经无力回天了.只有发动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或者外力介入,才能彻底改变现有的利益结构,使这个古老的国家恢复生机.
补充:
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有点大,很难总结出专家都在头痛的结论.但可以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
天启年间有点晚了,但不象崇祯那样无力回天,还是最有希望的.
但最好的机会,是在万历年间.
"明亡于万历",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万历年间还是有很多可行性.
机会有两个,一个是在张居正的改革成熟的时候,推行楼主所说的几点,不会遭到很大的抵抗,而且整个社会比较容易接受和推行.
另外一个,干脆在万历后期不理政事,官员人数大减,出现初步资本主义萌芽的时候,国家负担最小,而且可以选择重农或者重商两个方向,但要严格控制的就是无序的土地兼并和政治隐患.
你的办法都是杀富济贫的方法,那些地主豪强一般比穷人能量大的
都用不着民怨沸腾,皇帝就被大臣贵族 办了
执政就是搞平衡,象在木桶里装着水洗蕃著一样的,那个浮起来按下去,一直这样,就干净了...明白?
楼主写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