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的途径有什么?

2025-04-05 21:47: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

作文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起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心,要让孩子明白作文的用处很大。表扬信、倡议书、发言稿、留言条……哪一样不是和作文有密切的关系呢?当他们长大成人走向社会,要经常订计划,写总结,打报告……哪一样和上学时的作文没有关系呢?所以,家长要不断地告诫孩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从小努力学习,提高作文的水平,掌握好这一项为社会服务的本领。

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掌握基本方法

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勇于克服困难,写作文“害怕”是没有用的,要努力掌握写作文的基本方法。

首先,要引导孩子善于平时留心观察。因为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而孩子们恰恰是不会观察,不善于观察。他们只对自己有兴趣的东西进行观察,他们只留意刺激性强的内容,他们只顾事情的大概……这是很不够的。要告诉孩子观察要有顺序,要抓住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要进行分析比较,抓住事物的特点。如,观察一场雨。顺序当然是雨前、雨中、雨后;重点部分显然是“雨中”,要观察在雨中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这一层又是重点的重点),想到了什么。这场雨是春雨,秋雨还是夏天的雷雨?因为,家长要让孩子知道,雨和雨是不同的,这个“不同”正是事物的特点。如果家长坚持让孩子学习观察,学会观察,那么孩子在写作文时就可以按观察的顺序写出作文了。

其次,教育孩子勤于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丰富、充实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提高认识能力,为写作文提供材料。事实证明会积累与不会积累大不一样。

再次,鼓励孩子多做有益的事情。在学校,要正确对待学习。正确对待集体,正确对待同学和老师;在家里,正确对待家长,正确对待家务劳动,正确对待邻里;在社会,正确对待“公德”,正确对待美与丑的社会现象。要教育孩子以小学生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这样使孩子生活得有意义,有乐趣。还可以让孩子广交良师益友,虚心向别人学习,向他人求教。这样做使孩子多方受益,充实积累,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孩子“没的写”的困难。

最后,辅导孩子要“多看,多思”。看书,看报,看优秀作文选时让孩子想一想,人家的文章是以什么样的内容说明中心的,文章是怎样开头结尾的,又是怎样衔接过渡的,用了哪些好词佳句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经常这样做,孩子就能体会到:按照题目的要求,围绕一个中心,选择独有的材料,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这就是作文。到那时,孩子就会写作文,愿意写作文了。

重视平时的说话练习

家长要经常教导孩子把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清楚、连贯、准确地说出来。有时家长可以说出前半截,让孩子接说后半部分;有时家长可以先说,再让孩子复述出来;有时家长可以围绕一个意思给出几个词语,让孩子用这些词语连贯地说一段话;有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个小游戏,然后让他复述过程;有时家长可以让孩子说出对客人的印象。总之,这样的机会很多,只要家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坚持这样训练孩子,那么,孩子不仅可以积累不少的“生活中的材料”还可以体验怎样组织和运用语言。这样做也能帮助孩子解除作文时“没的写和不会写”的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