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在演唱技巧上,昆曲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发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音乐的板式节拍,除了南曲“赠板”将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无论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它们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多变化,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
昆曲的表演拥有一整套“载歌载舞”的严谨表演形式,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昆曲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上演剧目。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扩展资料
昆曲之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它是中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昆曲的辉煌与落败都与其特性有关。
昆曲的兴盛与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位,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加之士大夫内心深处含有对社会对人生的哀怨、悲凉的感受,使得昆曲在音乐、唱腔上每每显示出惆怅、缠绵的情绪。
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市民阶层崛起,舒缓、惆怅的风格显然与他们格格不入,即使士大夫们也开始务实起来,昆曲在不受市民青睐的同时,也失去了士大夫阶层这一阵地。于是,昆曲便逐渐走向衰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昆曲
不能说是京剧的前身!京剧才有200多年历史,昆曲已经有600年了!是一个发源于江苏昆山的剧种,被称为“百戏之祖”。
百度百科里是这样的解释的,基本正确: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曲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曲以大都白话为主。后来北曲发展成为京剧,南曲流传至今。目前,打着推广普通话的号召,昆曲的发音正在向普通话逐渐靠拢。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本人觉得,昆曲从唱腔、身段、服饰以美、雅、淡、婉转悠远为特色。
经典剧目当属《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桃花扇》、《西厢记》等等。
经典折子太多了,比如《游园》、《惊梦》、《夜奔》、《思凡》、《痴梦》、《弹词》、《赠剑》、《活捉》.....太多了
如果你要的是名段,而不是名句,那就太多了,比如
牡丹亭里的
01
游园.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02
游园.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03
惊梦.山坡羊
“没乱里春情难遣”
04
寻梦.懒画眉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
05
寻梦.忒忒令
“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
06
寻梦.嘉庆子
“是谁家少俊来近远”
07
寻梦.江儿水
“偶然间心似缱”
08
离魂.集贤宾
“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
长生殿的
小宴、弹词
玉簪记里面的
长清短清
还有邯郸梦里面的
三醉、扫花
等等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曲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曲以大都白话为主。后来北曲发展成为京剧,南曲流传至今。目前,打着推广普通话的号召,昆曲的发音正在向普通话逐渐靠拢。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昆曲一个剧种,我在国家大剧院看过《牡丹亭》,太经典了!很美!推荐!遍青山,提红了杜鹃。词没到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