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三期土地利用的现状调查对比(表9-5)可以看出,1999年~2002年~2004年之间阿克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总体变化特征可以概括为“二扩大,一缩小”,即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扩大,未利用地面积缩小。具体分析可知,最突出的变化是:耕地面积增加幅度最大,而林地、草地、未利用地中的荒草地和盐碱地面积明显减小。说明1999到2004年,阿克苏流域内毁林、毁草、开荒面积大量增加,导致区域内天然牧草地、林地减少,新耕地的增加由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地中的荒草地和盐碱地开垦改造后转换来的。
表9-5 阿克苏流域1999年~2002年~2004年土地利用变化表
人类干预是引起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利益驱动开荒是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1999年到2002年,阿克苏地区耕地面积净增加54.303万亩,2002~2004年之间新增47.69万亩,其中水浇地增加幅度和所占份额最大。从1999年到2002年,水田面积增加11.983万亩,而在2002~2004年间,水田面积减少6.406万亩,说明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限制灌溉定额大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面积的宏观控制措施起到实际效果。
通过对两期影像图动态变化信息提取,可以得到在1999~2002年阿克苏河流域耕地的增加主要在乌什县、温宿县、阿克苏市和阿瓦提县。乌什县的耕地主要是从天然牧草地和荒草地演变而来;温宿县的耕地集中在库玛拉河和托什干河河道的两侧,而重点区域则以农一师5团场为中心向四周发散扩大耕地面积;阿克苏市的耕地重点在阿克苏河西侧的2团场与1团场,该地区主要向戈壁滩方向发展,还有塔里木河北侧的9团场、10团场也是向戈壁滩方向发展增加耕地(图版9-1);减少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河道两侧的零星土地,大部分为撂荒土地变成荒草地,以及盐碱化加重,变为盐碱地。
在2002~2004年间阿克苏河流域耕地的增加耕地重点集中在沙井子灌区的5团场和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一带的塔里木河灌区,分布有农一师的1团、2团、10团、9团、12团等团场(图版9-2),耕地增加规模大,空间扩展规律性明显,都是向戈壁滩方向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