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叛逆期的孩子都会有什么表现?

2025-03-30 20:54:2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叛逆体的体现和最直接原因

1、对旧的规矩、事物、观点不满,认为其不再适用于现在。虽然认识到新的事物有其不完善之处、并且不易验证其相对于旧事物的具体优越性,但在不满老事物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尝试新事物。对老事物的否定带有较大片面性和盲目性,往往默认老事物等同于无用、过时、腐朽等贬义词。

具体的表现形式可能为:

a、对长辈的建议、劝告不屑,认为他们不了解自己面对的情况,觉得那些老观念旧方法不适用于现在的自己。认为由于环境问题上一代不能跟随潮流。

b、大多数时候认为反对旧的事物是有积极意味的创新行为,认为墨守成规不再是好词,等等。

c、否定部分过去的价值观的道德观,因为觉得不再适用于现在。

d、缺乏各种经验,易被外界观点影响。但并不清楚地预见结果,也没有充分认识到结果对自己的真正意义。

2、觉得社会压力更大,认为按照一般的发展很难有前途,因此要展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的地方,这种表现与以前的人明显不同。

3、社会中充斥“不准……”,“禁止……”,不合年轻人特点的过多的说教和不恰当的方式,难免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在无法拒绝他人干预的情况下,刻意做出相反的行为,而没有利己或利他的考虑。因为东方文化的家长作风,一部分人要维护自己作为长者的绝对权威,导致一旦提倡个性后的强烈反弹。

4、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或多或少都鼓励着挑战权威的行为。近二十年,引进西方文化提倡卓显个性的部分,其具有较大影响,因此有时会被这种精神鼓舞,可能做一些自认为叛逆的事,虽然不明白这件事到底合适否。

5、对自己和环境有怀疑和不自信,有不满所以要改变。

为什么叛逆?
1、年轻人缺乏经验,并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易被外界观点影响。

2、社会缺乏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行为准则,长期存在的精神支柱--中国传统主导价值观的影响力不及以前,而新的支柱又未树立起来。现阶段社会里各种价值观缺乏适当筛选地影响视听,造成易于接受新观点的年轻人观念的混乱、心理上的迷茫。但是,社会是多元的,广泛认可的行为准则不好建立,有了准则又难以执行,难以做到广泛的心灵和行为水平上的忠实遵守。虽然西方有虔诚的宗教信仰作为社会主导,他们仍旧有很多矛盾和叛逆。西方文化倡导质疑精神,但现在西方人也开始反思叛逆问题。中国人拿西方的质疑精神来诠释时,为了突出重点,作了一些隐瞒,说明的角度并不全面,可以算作了一些伪证。
提问者评价
很谢谢啊!

回答2: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 “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具体可能有

  1. 不喜欢被说教,“我的事情我作主!”“我不要你管!”这是他们反抗的声音。特别是长辈啰嗦的教育劝告,有问题不与长辈商量。常与家长老师对抗,顶嘴。以证明自己的长大。

2.故意唱反调,故意违反规章制度,学校不允许烫发染发,我偏偏要染成黄色,挑战学校老师权威。 

3.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我行我素,“让别人去说吧”,自己喜欢怎样就怎样,当有矛盾或者碰壁,也不会轻易向老师家长求助,自己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听不进正确的劝告建议,不理会别人的感受。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常常穿着和言行表现怪异,通过这些不良行为去表现自我。 

4. 对正统的东西看不顺眼,对正当的行为、优秀正派的人持敌对态度,进行打击讽刺,喝倒采。

 5. 易怒,冲动好斗而不理智,报复心与破坏力强,以暴力压服别人。

回答3:

觉得自己长大了,胆子大,和父母在很多问题上意见不统一,不喜欢父母管着。非常任性,

回答4:

对父母抱怨不断,不喜欢听父母的,交男女朋友

回答5:

跟家长吵架,不听话等等。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