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代课老师工资比较低,为什么还愿意去教课?

2025-03-27 15:16:3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第一类,退休的老师返聘和以前的清退的民办老师。这个类型的老师对学校来说,是最好的,因为退休老师也好,以前的民办老师也好。他们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愿意回来教书的,大多数是对教育,对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

当然像这样愿意返聘回来继续教书的退休老师不多,毕竟教了一辈子书,大多数老师都会有职业倦怠。代课老师工资又那么少。

所以大多数退休老师还是愿意在家颐养天年。原来清退的民办老师,也是很好的代课老师人选,他们有的当十几年的老师,只是因为没有符合转正的条件而被清退。

不过大多数已经从事了其他行业,能回来代课的极少。所以,能请到这一类的代课老师的几率不高。

第二类:村里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全职妈妈。这一类的老师是整个代课老师大军的主力。我学校请的代课老师也多数是这些人。

一旦学校缺老师了,马上就到村里四处打听,哪家的媳妇生了小娃娃在家带娃。这些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技校毕业。运气好的,也能碰到大专生。

因为都是附近的村民,所以可以一边代课,一边照顾家庭。但是这类老师因为不是专业院校毕业,也没有相关的教学经验,学历水平也参差不齐。

他们任教的一般都是低年级的教学,比如学前班,一、二年级什么的。因为教学效果没有保证,所以也是家长诟病比较多的。

每个学期,都会有家长到办公来反映代课老师教学的种种问题,要么是批改作业中出现知识性的错误,要么是班级管理的方法不对。但是作为校方,我们也很无奈,因为首先要保证的是运转,然后才能去考虑教学效果。

第三类:师范院校的实习生或者为考编做准备的毕业生。这一类的老师也是比较受学校欢迎的,他们有专业的知识,只是缺乏具体的教学经验。

年轻人,刚刚出校门,对教学工作有热情,愿意接触新鲜事物,能应用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这一类的老师,来代课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积累教学经验,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能在国编考试中脱颖而出。

所以他们对工作能够尽心尽力,也比较有耐心。这类老师比较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只是这一类的老师大多数代课的时间都不会很长。实习生的话就是一个学期,即便是为考编做准备的毕业生也不会超过一年。

扩展资料:

代课老师的问题在农村由来已久,而且在以后的一段时间也还会存在。代课老师在学校跟在编老师一样的教学,一样的批改作业,一样的管理班级,面对的工作压力也是一样的,但是工资却只有在编老师的四分之一。

这也造成有的代课老师心理的不平衡,给学校管理带来难度。如果能实现同工同酬,相信会有很多有志于教学事业的比较优秀的年轻人会愿意来体验一把做代课老师的乐趣。

回答2:

原因如下:

1、代课老师多是一些在家带年幼的孩子的年轻妈妈,或者在家看孙辈的有点文化的中老年妇女,他们没有出去工作的机会,家里也不富裕,虽然工资不多,但总能贴补一些家用。

2、在校代课不用坐班,省下的时间不耽误做其它事。代课也是个比较好的工作,不用加班、不用上夜班、有假期有双休。

3、代课老师喜欢教学这份工作,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不在乎钱多钱少。在学校教书的老师普遍有个好名声,好品质。

4、一些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暂时未考取教师编制才选择在某个学校代课。虽然工资低同工不同酬,但是在这里也可以学到一些东西。比如教学技能、专业知识也会有一定的提升。这对于以后考教师编制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扩展资料:

代课老师的问题在农村由来已久,而且在以后的一段时间也还会存在。代课老师在学校跟在编老师一样的教学,一样的批改作业,一样的管理班级,面对的工作压力也是一样的,但是工资却只有在编老师的四分之一。这也造成有的代课老师心理的不平衡,给学校管理带来难度。

如果能实现同工同酬,相信会有很多有志于教学事业的比较优秀的年轻人会愿意来体验一把做代课老师的乐趣。

回答3:

我来说句最真实的回答吧:
代课工资低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何还要坚持代下去,那是因为总巴望着有一天党的阳光能照耀到,给个机会转正!
尤其是绝大多数代了十几二十多年,万一哪天你前脚刚走出校园,后边儿政策下来了:转正!。你想想,那岂不是肠子都要悔青了!所以,尽管工资低,却也得继续耗着,没办法,既然青春都搭进去了,老都老了,还能咋地!。悲哀呀!!
党和国家这么耗尽代课老师的心血,那么,实在是没有哪个代课老师还愿意继续心甘情愿无私奉献,不过是无可奈何情非得已罢了。
我本人19岁高中毕业,同年9月1号开始代课至今,已经47岁,受尽生活磨难,吃尽贫穷之苦,双袖龙钟泪不干!
有恨吗?有!——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有爱吗?有!一如既往爱我的学生,因为跟孩子们没有关系。
也许我的话不会人人都认可,但是朋友们,不识人之苦,莫劝人善良。

回答4:

我们老民师早也盼晚也盼,望穿双眼,也盼不了一分钱的养老金补助

回答5:

认为当老师是有面子的事,在本地方炫耀自己能,不求高标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业困难的事况下混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