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为什么要求人们用“桓木”来向他表达意见?

2025-04-14 05:45:0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据说,帝尧是吸取了他的前任挚帝的教训。据史料介绍,尧的帝位是从挚帝手中接过的。尧的兄弟中挚是老大,所以尧的父亲帝喾去世后,挚就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

但是,这位帝挚非常残暴,他一登上王位就任用了三苗、狐功等几位大臣。三苗等大臣提出的执政理念是人民必须服从大王,否则就是不忠。

这种理念引起了人们的不满,所以,挚没有当几年的帝王,人们便拥护唐侯当上了帝王。

这位唐侯便是后来的帝尧。当了大王的尧认真总结了兄长挚执政失败的教训,他决心治理好天下。

他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有限,见闻有限,他想让天下广众和身边朝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来议论国事。但刚刚经历了挚的禁锢,敢开口放言的却寥寥无几。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据有关典籍记载,尧便在他议事的大厅前:置敢谏之鼓,使天下得尽其言;立诽谤之木,使天下得攻其过。并广而告之,要大家都对天下大事评头论足,即便是说错了,也赦免无罪。为此,在尧当上大王后不久,就在他办事的宫门前,树立起了一根很大的木柱,木柱上还安了一个横杠,横杠就指着帝尧办事的宫殿,意思就是向尧提意见。

尧宣布谁有意见不仅可以在到处插立的诽谤木上写出来,还可以站在他宫门前的大木柱下发表演说,或者直接把意见刻写在大木柱上,哪怕是说错或者写错,也没事。敢谏之鼓也一样,就是安放一面大鼓,要提意见的人便击鼓告知。

据说,后世衙门前的升堂鼓就是这么演变来的。而这里的这根木柱,便是诽谤木。

这块木头最初的形状是以横木交柱头,样子像桔槔。桔槔是古代汲水的工具,是一根长杆,头上绑着一个盛水的水桶,所以华表最初的形式就是头上有一块横木或者其他装饰的一根木柱。

再说,自从帝尧使用了诽谤木以后,大家渐渐便知道了帝尧的贤明,敢于大胆说话和谏议国事。尧广泛听取采纳众人意见,不断改进治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