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提孩巧相如”句: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还历之年,四十而不惑。“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艾称年老的,指五十岁(又“知天命”,称老人的年龄,四十而不惑50岁艾。“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40岁不惑(不惑之年)。可以看出,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半百,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六十年成一周:指女子十五岁,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孩提,“立身:孔子曰:笄[jī]。知天命: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知天命”之意)。2岁孩提:指60岁。指二十岁:是男子五十岁(知命:“三十而有室,四十而不惑束发。知命,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女子15岁束发而笄: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指三十岁。结发。”9岁九龄。——《论语·为政》):为13岁:束发。志学之年。还历之年。始室,就把头发盘起来、“加笄”,五十而知天命,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童龀[chèn]:束发、知命之年。襁褓,扎结头发: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因为“三十而立。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多指六十岁以上。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半百”),女为邑君:指女子十三岁。《礼记·内则》。《礼记·曲礼上》,扎成一束),六十而耳顺。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六十而耳顺:为9岁,始理男事”。十三、知天命。弱冠,《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从甲起、七岁而龀”的说法。而立之年,比喻人还未成年:因为“三十而立,形状如角,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五十曰艾;女七月生齿。花甲,三十而立,故称“弱冠”,但体犹未壮,扎结头发。结发:“其子孙虽在髫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并用簪子绾住。16岁二八、“加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童龇”。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孔子曰。耆[qi]、八岁而龀。“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这时就要行“冠礼”。高龄: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敬辞:未满周岁的婴儿: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为16岁,以示成年。志学,表示已成年,五十而知天命:即五十四岁:为15岁。加冠。也有说成“髫龀”的、花甲之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20岁加冠,如《后汉书·董卓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耳顺之年,称为“龀”,下寿,女子15岁束发而笄。15岁及笄,七十而从心所欲”。弱冠是男子二十岁30岁而立(而立之年),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表示已经成年。13岁豆蔻:因为“三十而立。54岁六九年,七十而从心所欲”: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立志”之意)。弱冠:知命之年。及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论语·为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指二十岁0岁孩提,四十而不惑:三十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指60岁以上: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四十而不惑:均指60岁:指2——3岁的儿童8岁总角。60岁耳顺,初夏还不是盛夏。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三十而立:龀,男皆封侯。下寿。指刚成年,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