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类】
振子饭(毛干饭):所谓振子就是竹编的大蒸笼,振子蒸饭是比较农家比较原始的煮饭方法。而且大部分用的是糙米。不是现在都提倡吃粗粮么...虽然这种米饭比较毛糙,但因为是竹片做的振子蒸出来的,有特别的香味。常见于豆花饭馆,农家乐,江湖菜馆。
竹筒饭:感觉这道农家菜是已经失传。以前爬山的时候会碰得到山民挑着担子来卖,2块钱一桶。糯米蒸的饭,里边嵌着腊肉颗粒。做的好的糯米特别润,腊肉香。最好吃的竹筒饭好像只存在于小时候的记忆力了。*冬寒菜稀饭:冬寒菜三个字我还是回答这题时才查到的写法。这个属于私房菜了,饭店里很少,也不是没有。这道菜怎么说呢,对于每个从小喝稀饭长大的(这其实有骂人的意思)重庆人来说,冬寒菜稀饭里肯定有让人思念的味道。冬寒菜表面毛但叶肉很柔滑,煮过后绿色都跑到粥里去了,特别香。
1、重庆小面
看到菜单第一眼,我就懵逼了,之前在北京的吃过重庆小面只有一种,到了重庆才发现,原来小面分为拌面和汤面两种,还可以添加各种不同的辅料,于是就变成了菜单上的豌杂面、牛肉面、鸡杂面、素菜面等不同种类(重庆人超爱豌豆和鸡杂,黔江鸡杂也是重庆的特色菜),相较于汤面,拌面更清淡一些,汤面虽铺满了一层红油,但又不会很油腻,辣辣麻麻的,很爽口,味道炒鸡棒,去重庆一定要尝一下。
2、红油抄手
几年前胖子独自去过一趟成都,回来后一直叨叨春熙路的红油抄手多好吃多好吃,所以这次去成都特地品尝了一下。有人说抄手不就是馄钝嘛,原材料确实是馄钝,唯一不同的就是,红油抄手没有汤水,只有浇下去的红油、碎花生、芝麻和辣椒沫,因为有花生和芝麻,所以吃上去特别香,又夹杂着有一股辣味儿,的确别有一番风味呢。
3、凉糕、凉虾
(凉糕)(凉虾)
作为一个吃货,我都不好意思说之前我真没见过凉虾这玩意儿,听着叫卖声,还以为是虾做成的呢。其实凉虾是一种用糯米做成的特色小吃,因头大尾细形似虾,故此得名。夏天盛出一碗冰凉冰凉的凉虾,再加入一勺红糖水,滑滑的,香甜软糯,很是解暑,上面还可以加一些水果丁、椰果粒之类的辅料,看上去会更丰富哦。(凉糕和凉虾应该是同一类甜品,只是形状不同,凉糕的做法更为复杂一些,味道和口感相似。)
4、石子烤肠
到磁器口你会发现,挨家挨户都是这种石子烤肠,第一次见还真有点新鲜,而且这种烤肠里面是真的肉啊,不是面,真材实料,比北京卖的烤肠不知道好吃多少倍。
5、冰淇淋豆花
冰淇淋豆花是在成都宽窄巷子口买的,有香芋、芒果两种口味,豆花混合着银耳、红豆和冰淇淋,滑溜溜的,甜丝丝的,炒鸡回味,之后居然再也没见着其他地方有卖的(虽然满记甜品、永和大王有卖,但是味道完全不一样),感觉没吃过瘾,好难过!所以,如果你也去宽窄巷子,一定要买两碗啊,记住啦!
6、三大炮
第一次对三大炮产生兴趣是看《爸爸去哪儿》,当时就想如果哪天去四川玩一定要尝尝,这次旅行终于圆梦啦,啦啦啦~成都的文殊院、宽窄巷子、锦里都有卖的,是糯米做成的丸子,外面裹上一层黄豆粉,然后撒上花生碎,最后淋上一勺红糖水,香甜可口的三大炮就做成啦,十块钱一份,只有三个,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觉得商家太小气啦,居然只有三个,不够撒牙缝呢,吃完三个才发现,这是合理的,毕竟是甜食,吃多了真腻,而且长胖啊。
7、双流老妈兔头
双流老妈兔头真的太有名了,百度搜索“双流”就自动匹配了“老妈兔头”(一定是吃货太多了,窃笑ing~),有五香和麻辣两种口味,不同的地方价格不同,一般在7-10元一只,还可以真空包装带回来,很方便。成都人不仅吃兔头,烤整兔、麻辣兔丁也超级好吃,嚼起来很有劲道。
8、蛋烘糕
蛋烘糕是去成都之前朋友推荐的,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我还以为就是蛋糕,就没太在意,后来在锦里见到有卖,才发现原来并不是蛋糕,类似蛋糕一样的外皮里面可以夹肉松、土豆、酸豆角等各种菜料,吃上去外面酥酥的,有一股蛋奶香,混合着里面的咸味儿的料,真是一种新奇的吃法,好崇拜劳动人民的智慧,这都可以想出来。
最后,附上打开这些美食的正确方法:
1、带足够的钱
为啥?因为每份的量都很少,而且基本10块钱每份起步,从街头走到街尾,自己吃了不算,还得带点回去慰问小伙伴,得多少大洋啊,泪奔~
2、尽量不要在景区买
其他的不敢说,重庆小面和担担面一定不要在景区吃,又贵又不好吃,经验教训,在住的地方下楼找一家小店就可以吃到正宗的味道哦。
3、常见的美食在重庆、成都也可能有不同的风味
在磁器口胖子非要吃臭豆腐,我想哪里吃不着臭豆腐啊,干嘛非在这里凑热闹,后来才发现,是我太天真了,重庆的臭豆腐比之前吃过的所有都好吃啊,在成都吃的宫保鸡丁也别有风味,绝不是甜口的,鸡丁是焦酥的,咸辣口味的,好吃到爆,所以啊,千万不要忽略你以为的常见的食物,也许就有惊喜,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