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马成虫体长1~1.3毫米,体色自淡黄色至深褐色,多数为淡褐色。复眼紫红色,呈粗粒状,稍突出,触角7节。雄虫无翅,雌虫有翅,翅淡黄褐色。卵肾形,黄绿色。若虫共分2龄,1龄若虫白色透明;2龄若虫体长0.9毫米,形态似成虫,体色自浅黄至深黄。蛹体形似2龄若虫,已长出翅芽,能活动,但不取食。
蓟马在华北地区一年可发生10代左右,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在越冬大蒜和大葱的叶鞘内越冬;前蛹和蛹在葱地、蒜地的土壤中越冬。蓟马成虫很活跃,会飞也会跳,忌光,白天躲在叶腋或叶荫处危害。蓟马发生的适宜气温为23~28℃,相对湿度40%~70%,故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危害严重。7月以后气温高,降雨也逐渐增多,蓟马的发生受到一定抑制,虫口数量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