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禁止挖掘帝王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

2025-04-15 10:30:0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有一种考古的痛叫“明定陵考古发掘”,1956年,郭沫若和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吴晗等人,力主发掘十三陵中的明长陵(成祖朱棣的陵墓),当时就有很多人反对,因为中国的考古学是从1921年的周口店遗址发掘开始算,到56年不过30多年的历史。人才、技术都极度缺乏。不过最后仍被批准,不过试掘的皇帝陵墓由十三陵中的最大陵墓长陵改为第三大的定陵(明万历皇帝的陵墓)。


历时两年多是时间明定陵考古发掘结束,出土了大量珍贵的丝织品、玉器、金器等文物。然而,由于技术水平落后,无数奇珍异宝无法保存,发掘的丝织品变硬腐化,三口金丝楠木精制而成的巨大红漆棺椁以及万历帝后的尸骨直接就被毁坏和丢弃,给历史文物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但是关于定陵故事并没有结束,定陵附近一个村落里的农民看到考古队留下的棺椁,被一对年迈的夫妇发现了,他们如获至宝,想要给自己打口棺材,以备后事。第一具棺木制成后,老太太蹬腿归天;第二具刚刚完工,老头子也一命呜呼,前后不到半个月。还有一对夫妇,发现了楠木棺材,为自己打了一个柜子。



村里的人非常羡慕:“皇帝的东西不是随便可以用的,要是没那福分,消受不起,还会搭上性命……”夫妇认为他们是嫉妒也没当回事,不久夫妇的四个孩子不见了,找来找去忽然,发现躺柜边放着四双小鞋。两人迅速打开柜盖,只见4个孩子相互挤压着,早已气绝身亡,后来夫妇又生了一个儿子,未成年的时候煤气中毒也死了。

回答2:

现在全挖出来了,那么再过1000年,这些东西又在哪了?大概率会四处流落,现在挖掘这些就是在透支子孙的历史财富,留下点吧,否则将来都找不到自己祖宗是谁了。

回答3:

国家现在提倡不主动发掘,只是在有工程建设,盗墓,地质毁坏时才抢救发掘。

回答4:

因为挖帝王的陵墓可能会造成损失,就像秦始皇陵那样,一夜之间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