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雕是融合了各式浮雕、圆雕、沉雕以及绘画于一炉的独特形式。它有极大的容量,有广阔的表现自由,所以作者每用它来处理最复杂的内容,如“薛仁贵封王”、“郭子仪拜寿”、《三国演义》、《水浒》之类的包含许多不同空间与不同时间故事情节,上百的人物鞍马的大制作。
即使从一件小小的“七贤进京”上,也可以看出艺人们是怎样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发挥了通雕这一表现形式的特长。
七贤,都是书生,年龄、服饰相若,各有一批担书筐行囊的仆人相随,一道进京,一场应试,一榜题名。
匠师们在表现这一题材时,在一条横长的雕面上,右首是一座拱桥,左边是一道浅浅的山谷,远处城门在望,中部是一间凉亭,七贤和7个童仆全部登场,有的刚刚出现在“画面”上有的正在过桥,有的坐在凉亭里歇脚,有的顺着山路向城门方向走去,基本上是行于中途的情景。
人物之间的距离,近在咫尺,立足点虽略有高低,而几乎没有前后大小的差别。
在这里,一块岩石,一棵小树,一间凉亭,路面略一起转折,就体现着南北数千里、旅途几个月的空间时间的变化;人物过一座桥,在亭子里稍坐一下,扬一扬鞭,转一转身,都概括着他们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山村野店、晓行夜息的旅途生活。
在观者的感觉上,确有所谓“咫尺千里”和“六七步四海九州”的效果,像这样优秀的作品,在潮汕木雕中,可以说比比皆是。
潮汕木雕—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