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普通人,你会如何评价陶渊明?

2025-04-06 08:21:5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就我个人来说很钦佩他的随性于潇洒,尤之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尚能如此深感敬佩,很喜欢他的诗词。从他的桃花源记对于心中美好社会的向往。到田源生活的恬静自然。从饮酒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即可看出他隐逸中依然豁达的一面。总之菊何以花之隐逸者也,当是陶渊明带给我们的菊之意境。

回答2:

认识一下陶渊明似乎很容易,“不为五斗米折腰”似乎是陶渊明以后,文人为了表达气节而惯用的词;羡慕陶渊明也在情理之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陶渊明著名的《饮酒》诗的第五首,悠然悠哉的生活,爽心惬意,令人神往;学习陶渊明可就十分的困难了,他的才学名望,是历来许多大才子们都难以企及的。就是和他同一时代、稍晚些时候的谢灵运,和他比恐怕名气也要逊色许多。

回答3:

陶渊明,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在乱世中真正做到了安宁与舒适。只有他,真正做到了宁愿归耕田园,蔑视功名利禄,“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不是外在的轩冕荣华、功名学问,而是内在的人格和不委曲以累己的生活,オ是正确的人生道路。

回答4:

陶渊明到三十岁才出仕。以后的十多年里几次做官,诸如祭酒官、参军、县令等职。即便是当上“陶令”这官职也才八十多天,他就不得不挂印走人。济世济苍生的抱负难以施展,而且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不是他的所长,更是与他的人格秉性格格不入。避世归田园,爱慕大自然,过隐逸生活的思想便由然而生。

回答5:

人生如梦,人生如一个幻影。本来即空,最终也复归于空无。陶渊明在这里援引「佛家」成说,并不一定代表他信仰或支持佛教,只能说他的思想中有佛教这种成分。李白、苏轼等类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当时「译经」活动空前繁荣,众多僧人与文人交往,谈经论道。当时山水诗大诗人谢灵运,就是一位懂梵语的佛教徒兼文学家。谢灵运与陶渊明的朋友刘遗民等文人都与当时庐山的慧远大师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