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艰苦奋斗三十载,家里穷苦志不穷
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于洛阳出发出征高丽。同年三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唐朝将领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困,无法脱身,无人能救,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丽一将领人头,将头悬挂于马上,敌人观之胆寒,此役过后,薛礼名扬军中.
贞观十九年(645)四月,唐军前锋进抵高丽,薛仁贵一个人杀入敌人25万大军的阵势里面,打的敌人是阵型混乱而无法战斗,战后,李世民立即召见还只是小兵的薛仁贵,赐马二匹,绢40匹,生口10人为奴,并提升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2,看守玄武十二年,危难忠胆救高宗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爆发。水冲至玄武门,保护皇帝的人大多都已逃命去了,薛仁贵很愤怒,说:“安有天子有急,辄敢惧死?”然后薛仁贵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以救高宗。高宗感其恩,说:“赖得卿呼,方免沦溺,始知有忠臣也。”
3,将军已然不惑年,率强兵平四方
显庆二年闰月(657),右屯卫将军苏定方进军西突厥 ,薛仁贵虽然没参加,但献出了最重要的政治决策,为苏定方灭西突厥做出了重要贡献.苏定方最后成功的开拓西域也得益于薛仁贵的计策。显庆三年(658),已经44岁的薛仁贵,终于开始自己统帅军队,开始了自己那传奇的军事指挥官生涯(唐朝将领多数都是人到中年才开始统领军队)。显庆三年(658),薛仁贵和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骚扰高丽,薛仁贵率众一举攻克赤烽镇,斩首400人,俘虏100余人。同年6月,高丽派遣大将豆方娄率军3万人迎战唐军,被薛仁贵击败,斩首3000级。显庆四年(659),薛仁贵率军与高丽大将温沙门大战于横山(今辽阳华表山),薛仁贵匹马当先。高丽军无法抵挡,大败而逃。
4,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利用擒王之略,仅3支箭就几乎摆平13万人。
5,薛礼率兵猛出击,两千兵马灭高丽
后世史书上却把征东的大功劳给了李绩。薛仁贵在灭高丽四大战役,新城、金山、扶余、平壤中的金山和扶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消灭有生兵力最多的金山之战,和破城最多的扶余之战几乎由薛仁贵独立打胜的,同时他也参加了大部队都参加的平壤战役,并且救援了新城,没有让李绩的错误导致战局的崩盘,所以灭高丽的关键性人物是薛仁贵。
先来统帅指挥能力。
三箭定天山,利用擒王之略,仅3支箭就几乎摆平13万人。
新城救援战,天降神兵,防止了败局的发生。
金山之战,仅以本部兵马击溃乘胜而来的10多万敌军,斩首5万,击溃无数。
扶余川阻击遭遇战,仅2000人对数万人,斩杀万余,败退数万余高句丽40多座城市闻薛礼之名直接投降。
69岁带兵出征的雁门之战,大胜突厥10万大军,完成人生最后一击。
个人武艺高强表现
安地解被群围唐将刘君邛之围.
安市单骑冲进25万人的阵势,扰乱敌军,使敌军乱而无法战。
石城活捉已经连射杀本方10余的神箭手。
三箭定天山。
与温沙门大战于横山,匹马当先,无人能当。
曾经射杀外族3品将军7人,三军统帅2人突厥小可阐,吐蕃未氏那木,影响巨大。
四位皇帝对薛仁贵的评价
唐太宗: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唐高宗:古之勇猛者,无一人可敌卿。卿左突右杀,所向无敌.
唐玄宗:卿父勇猛罕见,古之未有。(对儿子说的)
赵匡胤:猛悍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