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了,孩子判给了爸爸,但是爸爸现在身患重病,状况并不乐观,这个孩子该怎么办,在线等回答

2024-12-01 02:56:5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父子有亲? 伦常大道第一伦就是「父子 有亲」。父子关系是不是某一个人规定的?不是,它是天然的秩序。孩子从小对父母也是非常依恋,对父母那种爱是天性。我们回想一下,很多一、二岁的孩子,父母亲处罚他的时候,愈打他,他愈往父母的怀里钻,你打得愈用力,他抱得愈紧,他那种对父母的依恋也是天性。我们来看一看,现在父子有 没有亲?为什么自然的亲爱会变成彼此冲突?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我们就以下纲要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 ) 父慈 ( 二 ) 子孝 1. 孝要怎么教 (1) 父母以身作则 (2) 亲师合作 (3) 夫妻配合 2. 养父母之身、心、智、慧 …………………………………………… ……………………………( 一 ) 父慈 如何慈爱孩子 ? 这很重要, 假如慈爱用错了方法,可能我们觉得是为孩子好,但是教出来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所以要学为人父,学为人母。为人父母知不知道甚么是教育?现在很多家长的脸上都写着哀怨、忧愁。常有家长对我说:「我儿子自私、脾气大、贪心、懒惰…. 」原因出现在那?如果不 找孩子错误思想观念的根源,每天只是看那个不好的结果,无非是在那里干著急、干烦恼而已。所以一定要把种下去的错误拿掉,然后种下正确的种子,再过个二、三年,对的种子就发芽、结果了。所以教育孩子急不来,要先 用理智把原因找出来。ㄧ个孩子很自私的时候,他 处处会无礼、傲慢、懒惰、不孝。他念念都想自己,怎么会念及父母!所以根源还是在教育孩子要替父母着想、替他人着想。请问做妈妈的第一口菜夹起来先给谁吃?是小孩,还是爷爷、奶奶吃?如果所有的人都争着为孩子服务,在家中谁最大?孩子最大,从小家人就百般满足他的各种要求,一旦不顺他的意,孩子就会发脾气。所以现在孩子普遍脾气都很大。如果这第一口菜是父母充满爱敬的夹给爷爷、奶奶吃,孩子看到了会打从心里欢喜,好善好德是人的天性,他自会仿效父母。教小孩子从小孝顺长者,对长者有礼敬的态度,时时刻刻为长者着想,他就不会自私,也不会贪心。所以教育孩子要慎于始,从 小一定要教对的。赶快在当下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种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事态度。甚么才是做人处事正确态度?教儿教女,先教己,一定要从父母的修身开始做起,做孩子的好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宠」是教育孩子很大的忌 讳,宠孩子造成的是不孝。懂得历练孩子,才能历练他一身的本事,所以甚么是真正的爱,慈爱是要有理智的。现在许多父母包办孩子的家务事,这种爱会酿出许多弊病。孩子懒惰、缺乏自立的能力,对父母辛劳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丝毫无感恩之念。当一个孩子能升起感恩的心 ,他才能念别人的恩,才能处处想到为别人付出,进而去回馈、关怀别人。古代圣贤教育我们「习劳者知感恩」。孩子的德行跟能力是培养出来的,决不是被宠出来的。( 二 ) 子孝 中国有一句话讲「百善孝为 先」。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是孝开了百善都开。诚如孔夫子所说:「夫孝,德之本也」,孝是道德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因为孩子的孝心一打开之后,他所有的德性都出来了。他念念想着,不能让父母丢脸,他那种自我关照、惊醒的能力就上升了。当他懂得孝顺自己父母,他也会懂得尊重别人的父母乃至所有的人。所以孝心对孩子影响深远。1. 孝要怎么教 (1) 父母以身作则 教育当中最省力的做法是身 教,以身作则。有一位老师学习完<弟子规>之后,深刻体会学了就应该要做到,所以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开始力行。「五. 一」长假,他 回到父母家里,刚好遇到母亲生日。他回去之后搬了三张椅子,请外婆、爸爸、妈妈坐。然后对着父母讲:「我已经三十五岁了,三十五年来让父母操了不少心,也做错了一些事,现在我已经学习圣贤教诲,往后我一定尽心尽力做一个孝顺的女儿。今天是我的生日,更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我要向母亲行三跪九叩礼。」说完之后就拜下去,这个第一拜拜下去,母亲眼泪就流下来;第二拜再拜下去,在旁边看着这一幕的儿子,不由自主就走到自己父亲的身边开始帮爸爸按摩。后来回到自己家里,一进门 ,这个孩子就对着他的父母讲:「明年我生日也要拜您们两个。」可见教育最省力的方法是以身作则。我们在家里就要先尽心尽力侍奉父母,做一个好榜样给孩子看。(2) 亲师合作 第二个教孝的方法,一定要 「亲师合作」,父母亲跟老师要能密切配合。我们很多小朋友一起上课,我们常常会问他们:这个礼拜你做了什么善行、什么孝行?孩子们就会说我帮妈妈洗碗,我帮妈妈端洗脚水,举了很多他们例行孝道的实例。人的善心就好像小草一样,日日滋润,它就慢慢茁壮。很多妈妈怕孩子犯错,其实当他犯错误的时候,往往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导他做事的方法,引导他正确的做人做事。有一个妈妈很有智慧,他的 孩子端洗脚水给她洗,她都很欢喜,因为怕孩子被水烫到,她先把热水器温度调到很低,让孩子先端了一个礼拜的冷水,等孩子端水的能力已经形成后,再慢慢把温度调回来。所以一定要配合老师的教导,成就孩子的孝行。我们要求上课时家长一起陪 着孩子学,孩子做前面,所有的家长坐最后一排,看孩子今天学甚么孝行,回去有没有落实,这么样一配合,孩子行为养成的速度很快。孩子有孝心,他会在点点滴滴当中,体恤父母的辛苦,进而懂得照顾父母。孝心还使孩子的观察力敏锐起来,孝心还让孩子勇于尝试,在做事中慢慢训练自己。懂得细心观察,关怀别人,尝试做事的质量,对人一生是非常重要的。形成这些品质的根源就在孝心。(3) 夫妻配合 很多家长说,老师还没教孝 怎么办?不要等了! 要从家 庭、从自己开始。夫妻之间能相互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长孝心。比方先生就对孩子说:「儿子,你可以不用孝顺我,但是你不能不孝顺你母亲。」说话的时候要很中肯,假如当父亲的人讲到眼泪都掉下来,那儿子也会听得很感动。你要告诉孩子,母亲怀孕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下去,怀孕的时候负担很重,每天无怨无悔,还去上班下班。然后生产的时候有多么辛苦,生下来之后点点滴滴照顾你,那一次你生病的时候,母亲几乎二、三天都没睡觉。把这些真实的状况告诉孩子,你一提醒他,他那种知恩的心就提起了,知恩就能报恩,所以孩子就很能领受母亲的恩德。太太也要告诉孩子:「你不能不孝顺爸爸」要把父亲对孩子付出的点点滴滴告诉他,让他能够领受父亲的恩德。所以夫妇搭配也是很重要。现在很多妈妈不只没有把先 生的一些恩德告诉孩子,还在孩子的面前数落丈夫。这么一来,孩子对父亲就很难再升起恭敬心。一个先生、一个为人父者,连儿子都瞧不起我了,好,我就坏给你们看。所以当太太的言语要特别谨慎。当太太的能够不把先生的这些过失彰显出来,反而夸赞先生的一些优点,常常提起先生对孩子的照顾。如此,先生一听会很感动,他在孩子面前有尊严,而这份尊严会推动他人生尽力去向好的方向努力。万万不能把他最后的尊严都断掉,也毁了孩子对父亲的孝心。2. 养父母之身、心、智、慧 养父母之身代表父母的身体 健康,我们要时时懂得去关怀。古书记载,差不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要把他当成小孩一样照顾。季节变化打电话问候御寒的衣服,棉被够不够。养父母之心,就是时时能够 关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说常给妈妈打电话,听出来母亲在想念我们,这个时候不等母亲开口,应该主动回家去看看。有一位许老师来听中国文化 的课程,听了三个月,觉得自己和家庭很受益。但不能只有自己家里的人受益,她希望能够回故乡,把这些德行的教诲、圣贤的智能,也让故乡的孩子有学习的机会。我们一听很高兴,马上拿了很多<弟子规>、<德育课本>等教材送给她,也把教学经验介绍给她。这位老师在教孩子<弟子规>中「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句经文之前,她非常用心,先买了一大袋的荔枝带回故乡去。回去之后就开始教导这一句教诲,然后引导孩子说:「我们学入则孝,就能理解到父母的辛劳,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侍奉父母。而别人的父母也同样辛劳,同样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有付出,所以任何人的父母都值得我们尊重、孝敬」讲完之后,许老师就让这些孩子拿着荔枝到整个乡里去送给长辈们。并解释说:「我们学完之后就要马上做到。」就这样一群孩子在乡里跑的不亦乐乎,每个长辈接到孩子们送来的水果,内心都非常欢喜。整个乡里面,这种敬老爱幼的风气在那一天达到了顶点。所以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 志,只要你做到大孝,能够由你自己的成就来让社会人士肯定你父母对你的教导,这就在养父母之心,也是养父母之志。最后我们提到养父母的智慧 。孔夫子曾经提到人生有三戒:「少者戒之在色」,「壮者戒之在斗」,「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最忌讳的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其实这个「得」翻的比较白话一点就是贪,贪这个、贪那个。别人的孙子又怎样,我们又没有,常常就在这种情绪当中,很难快乐,很难知足。所以要引导父母钱够花就好,家财万贯每天吃多少?还不就一日三餐,纵然有很多间房子,躺下去还不是夜眠六呎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引导父母接受圣贤教诲,让他的心能够安住在圣人的智慧中,他的晚年就会愈走愈清净,愈走愈自在。「父慈子孝」,父母要懂得 如何用慈爱,用智慧来教导他的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常常关怀体贴父母的需要,来尽他的孝道,这样就能够让父子这一伦发展得非常和谐、非常圆满。一个人能够人格健全,一生 的为人能够顶天立地,除父母的教诲之外,令外还需要生命中很中要的一为人物来教导,就是他的老师。所以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孝道与师道,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生育、养育我们,给了我们身命;老师用他一生的智慧引导我们,给了我们慧命( 智慧的生 命) 。所以我们一生都应该 记住父母跟老师的恩德,都应该对他们孝敬、奉养。所以做人应该尽孝道本分, 而这个孝不只是对父母,还有对我们历代的祖先,我们都应该尽这一份孝道。得到老祖宗这么多的智慧恩泽,我们拿甚么回报?当然要立身行道把老祖宗的教诲在家庭里面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让家庭的良好家风可以传承,让古圣先贤的智慧思想可以在社会当中传递开来,这是尽华夏子孙之孝。

回答2:

一、孩子的抚养权归父母,如果爸爸去世了小孩就理应由她的妈妈抚养。但是有例外,就是小孩自己有选择权,如果小孩选择不跟妈妈而跟其他的人,法院会支持的。
二、如果办理领养是可以的,要办理正常的领养手续,记住一定要去公证处公证,不过领养是要有法律要件的。
三、不还钱不等于没有抚养能力。关键看她的财产状况。

回答3:

孩子的亲生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如果其中一个人不在了,另一个人是一定要负起抚养责任的。只要亲生父母在,别人就没有权利收养。

但在实践中,有很多亲生父母不管孩子,孩子寄住在别人家里的情况。所以在本案中只有你阿姨不想养这个孩子,你们才能留住孩子。虽然这样不合法,但法律也是不告不理的,当然这也是你们想留住孩子的唯一希望。

具体办法就是协商一下,哪种环境对孩子成长最有利,然后确定由谁来抚养。

回答4:

你舅舅去世后,孩子肯定跟她妈妈的。
如果办理领养也是可行的,但要正规途径。要你舅舅和那家人签字同意公证过才有效,不然孩子还是会跟他妈妈的。
孩子马上10岁了,他可以自己要求跟谁了。有这个权力。

回答5:

你阿姨的条件符合过继的话 舅舅也同意的话这手续趁早办了`不然孩子他妈来插上一脚到时候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