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华谊兄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成立于一九九四年,作为传媒行业的龙头企业,让我们来看看它二十六年来的风雨历程吧!
一个企业家的成功与否,往往和他的第一桶金紧密相关。一九九四年,王中军从美国毕业之后回国创业,与兄弟王中磊一起成立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在那时候,国内的银行是没有统一标识的。但是留美回来的王中军知道,美国稍有规模的企业标识都是统一的。于是,他看中了这一点,开始游说各大银行设计统一标识,并很快得到了银行的认可。在成立不到一年的华谊兄弟就拿到了中国银行全国网点的企业形象标准化订单。随后,他们又趁热打铁,拿下了中国石油、国家电力等大型企业的订单。于是,华谊兄弟迅速崛起,仅用三年,便跻身中国十大广告公司的行列。
在一九九七年的时候,王中军机缘巧合之下参投了英达的电视剧《心理诊所》。真是因为这次无心的投资,让华谊兄弟净赚了四百多万元,而这部电视剧本身投资仅只有五百多万元。这也让王中磊开始意识到影视行业所带来的财富和机遇。一九九八年,在一次聚会上,王中军认识了冯小刚,他拿出三十万元投资了冯小刚的《没完没了》,而当年这部电影成为了票房冠军。这次投资让他们俩一见如故,此后,冯小刚的几乎所有电影都是华谊兄弟出资拍摄。冯小刚成为圈内炙手可热的一线导演,华谊兄弟也从一家广告公司一跃成为中国影视行业的龙头企业。
在此之后,华谊兄弟也开始走上了资本的道路。往后的十几年里,华谊兄弟开始多元化发展,发展艺人经纪板块,补齐发行版块等等,这才有了今天的行业老大哥——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早期以广告业务起家,随后从广告转向影视。上市后,华谊兄弟开始“去电影单一化”的战略,开始了以互联网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三大板块,进行电影全产业链多板块运营。
这家公司在刚成立的时候,行业里并没有几家公司在做这项业务,因此他们刚开始发家的时候是比较顺利的。
早年,华谊兄弟是以广告业务起家,并以此积累了创业第一桶金,随后从广告转向影视,迅速实现第一次企业转型。上市,是华谊兄弟等来的第二次重要契机。
上市后,华谊兄弟开始迫不及待进行“内容+渠道+衍生品”的全产业链布局,并在影院、游戏、实景娱乐等板块有所尝试。华谊兄弟正式开始布局“去电影单一化”战略,是在2014年公司成立20周年的时候,它宣布“新三驾马车”战略,并将旗下子业务整合成影视娱乐、互联网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三大板块,进行电影全产业链多板块运营。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影视板块之外的华谊实景娱乐也进入了收获期。华谊实景娱乐的第一个落地项目是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华谊输出IP,观澜湖运营。2017年的游客数量便突破20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