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直接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哲学而形成的。在苏格拉底看来,对自己的认识,就是关于德性的知识。人之所以缺乏美德是由于缺乏美德的知识,一个人只有知道什么善,才会去做善;一切恶行都是由于人们不认识善做出的。柏拉图一方面继承了苏格拉底关于心灵内在原则伦理化的思想,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把心灵内在原则、定义外在化,从而创立了理念论。
柏拉图把伦理作为其思想核心也是其历史使命所致。在持续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出生长大,战争结束后建立的新政权实行暴力镇压手段,并扩大到一般雅典市民,让柏拉图对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与憎恨。于是他便产生了寻求“治国平天下”的道路的志向。跟孔子一样,柏拉图把对现世的拯救落实到对人心灵的拯救上。他认为,只要使人心灵变得善良,社会就会变得安宁,国家就是治理好,因为“国家是个人的扩大”,“国家灵魂是扩大了的个人的灵魂”。在这种强烈的历史使命的驱使下,他企图“以德治国”,主张哲学作统治者,改造社会,改造国家,并冒着生命危险,为实现其“理想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