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菌渣栽培金针菇?

2025-04-08 19:31:1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银耳主产区的古田县大桥镇,充分利用菌渣,每年栽培金针菇500多万袋,获得较良好的经济效益,具体方法:

(1)菌渣配制

配方为:菌渣70%、棉籽壳16%、麦麸10%、碳酸钙1.5%、尿素0.5%、蔗糖1%、石灰1%,料水比1∶1.2。配制时先将银耳菌渣开袋取出,打碎晒干,加入石灰搅拌,然后调水拌匀,含水量掌握60%。

(2)装袋灭菌

栽培袋规格为17~18厘米金针菇专用袋,通过机械或手工装料压实后,袋口三角折覆盖。每袋装干料量200~250克,湿重450~550克。然后置于常压灭菌灶内,以100℃保持18~20小时,达标后卸袋冷却。

(3)接种培养

金针菇属于低温结实型的菌类,栽培季节一般宜于晚秋和初冬,北方可提前1个月。待料温降至28℃以下时,打开袋口接入菌种。接种后置于室内发菌,避光养菌。室温前期23~25℃,中期18~23℃。发菌培养时间25~30天。

(4)出菇管理

当菌丝长到培养料2/3后,可搬入菇棚内,逐袋摆放畦床上。如果是架层栽培,层距45厘米,可按75袋/米2摆放。金针菇属低温型、喜湿性菌类,菌丝培养适温为16~24℃,子实体发生时适温为4~18℃,最适温8~12℃,低于6℃生长缓慢,超过18℃生长逐步加快,颜色变褐色,且菇短,易开伞,还常出现烂菇等现象。当气温降至18℃以下时,进行温差及光线刺激7天,袋内上部分,分泌出黄褐色细水珠,随之出现丝状的小幼蕾,此时可将袋口解开,向外翻折离料面5厘米,以增加氧气,空间湿度保持85%~90%,地面四周喷水,防止幼蕾干枯。当幼蕾长到2~3厘米高时,门窗遮阳,不宜强光照射。随着菇柄伸长,袋膜也随之拉直,上部敞口用地膜或报纸覆盖,以免因喷水造成袋内积水烂菇,晚上应开门通风。金针菇产量集中在一、二批。当每一批菇采收后,袋面培养料应挖弃1~2厘米,重新补充水分,继续培养7~10天后,促进原基发生,形成第二批金针菇。整个周期为70~85天。生物转化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