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是有科学依据的,但并不是说阴险之人相貌就是丑陋的。况且阴险这种特征也不完全可以从面相上看出来。
了解应该人的内心,不能单从一个人面相看出来,但如果一个人用心险恶,并且长期有这种心理活动确实是会从面相上显露出来。人的内心是最难以把控的,古人常以观人只法来判断此人是何种用心之人。正直憨厚之人面色红润,面白圆润;心地纯良之人双目清明,面目明朗;心思不轨之人面目消瘦,眼神飘忽,这些都是有依据的。
唐代著名的佞臣李义府,号称人猫,人中之猫,表明此人奸滑难辨,口舌如簧,善读人心思。武则天登基称帝就是此人一手推动的,此时当朝多少千古良臣都与他同殿为官,张九龄,狄仁杰等一代名臣,楞是让人家把黑的说成白的,硬生生把武则天推上了皇位。相传此人在年轻时家境贫寒,生得面黄肌瘦,却有一副好口才,此人发愤图强,从一名七品的内书阁编撰,一步步爬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当朝一品,也仅仅只用了8年时间,此时此人已生得尖嘴猴腮,必是日夜算计致使心力过度所致。
又有东汉名仕庞统,又号“凤雏”人种龙凤,却生得丑陋无比,豁牙漏齿,大耳招风。这种面相的人按诸葛亮的观人之法本不是大奸大恶之徒就是欺世盗名之辈,可庞统却推崇汉室正统,为辅佐刘皇叔夺取西川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却落得个身死道消的结局。
由此看来相由心生虽有科学依据,但也不能一概论之。相对来说,诸葛亮的“观人七法”就很有实践依据。“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这是看是否有大志向的;“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这是考验口才机敏的;“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这是检验学识的;“告之以祸难观其勇”:这是寻找其勇气的;“醉之以酒而观其性”:这是探究其最深处品性的;“临之以利而观其廉”:这是考验是否贪财的;“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这是确定是否有责任感的。我觉得诸葛亮的这“观人七法”更有科学依据。
不是的,主要是看那个人的人品,相由心生”是有科学依据的,但并不是说阴险之人相貌就是丑陋的。况且阴险这种特征也不完全可以从面相上看出来
这个应该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其实较为美丽的人也不一定心地善良,容貌不太美观的人也不一定是个阴险之人。但是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跟可能就会暴露出个人的品质,在一些环境的熏陶下,心境也会有所改变,自己的面部表情眼神也会发生变化。
这个应该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人的长相是天生的,而人的性格很大程度是由后天环境影响形成的。这两者本身并没有什么一定的关联性。
“相由心生”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专家给出答案,看看准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