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因病于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77岁。
粟裕(1907—1984),初名粟多珍、粟志裕,侗族。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淮海战役、上海解放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的指挥者。
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副总理级)、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5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授予大将军衔。1984年2月5日病逝于北京。
扩展资料:
粟裕主要著有:
1,《实战经验录》,粟裕与罗忠毅合编,1939年2月25日延安翻印了这本小册子;
2,《激流归大海——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作者:粟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千万里转战》,作者:粟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4,《粟裕战争回忆录》,作者:粟裕。记录整理:楚青。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1995年8月重印。2005年1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按需出版,增加了大环境下当时未能出版的第二十章《粟裕谈淮海战役》(该文献20,000字);
5,《粟裕军事文集》,作者:粟裕,主编:孙克骥,《粟裕军事文集》编辑组编,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1991年7月再版重印;
6,《粟裕论苏中抗战》,作者:粟裕,《粟裕军事文集》编辑组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8,《粟裕文选》(三卷本,181.2万字),作者:粟裕,《粟裕文选》编辑组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粟裕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77岁。
粟裕生前以汉族自居,一直到1984年逝世。他自我认同为汉族。1951年国庆观礼时,毛泽东曾问粟裕“你是少数民族吧?是不是苗族?”粟裕则表示自己是汉族[。1986年,在粟裕已经逝世两年后,会同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侗族居民的要求,经过调查识别,确认会同县粟氏居民系由湖南省通道县(今通道侗族自治县)迁来的侗族后裔,包括粟裕一家在内的粟氏居民,全部恢复侗族身份
1949年9月,上海,粟裕、楚青和长子粟戎生、次子粟寒生在一起的合影。
粟裕大将因病于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
粟裕大将出生于1907年8月10日,享年77岁。
粟裕大将生前立下遗嘱:
“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身经数百战,在和我共同参加战役、战斗的同志中,牺牲了的烈士有十数万,而我还活着,见到了革命的胜利。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为实现粟裕的嘱托,粟裕部分骨灰安放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园、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地。
粟裕大将有三座骨灰墓,一座在浙江丽水,一座在安徽黄山脚下潭家桥,一座在江苏省东台市三仓烈士陵园。
粟裕去世于1984年。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