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魏徵的生平

如:生日,死日,重大贡献,传说,死因
2024-11-28 08:43:5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魏徵(西元五八O—六四三年),字玄成,唐初政治家,有唐一代之名臣名相,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位卓有政绩的政治人物。由於他敢於犯颜直 ,辅佐唐太宗大治天下,故以 臣、诤臣名垂青史。

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西元六二六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为太子,继承帝位,次(西元六二七年)改元贞观。随后,由於魏徵颇具治国才能,性格又刚正不阿,处事又坚忍不拔,故被提升为 议大夫,后又相继任秘书监、待中、特进、太子太师等人物之一。太宗在位二十三年,魏徵辅佐一十七载,直至病故。他先后向唐太宗陈 二百余事,达数十万言,为太宗皇帝修身正己,治国安邦出了很多很多好主意,受到太宗的爱戴和敬重。

从观魏徵的 言和为政,它自始至终贯穿著一个「以民为本」的主题思想。笔者 之曰「魏徴的民本主义思想」。笔者认为,「君舟民水」就是魏徵民本主义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最佳形象的表述。通 《贞观政要》一书,魏徵多次讲到「君舟民不」这个观点。贞观六年,魏徵在回答唐太宗论政的问题时说道:「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理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天下,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 长。臣又闻古语去: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他用「载舟覆舟」的古语,说明了国君与百姓间的关系就像般与水的关系一样,君王是船,百姓是水,水能浮起船只,也能覆没船只,足见百姓力量的河畏。贞观十一年,魏徵向唐太宗上的一道奏章中再一次讲道:「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谊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於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重视。魏徵用这段话再次规 太宗皇帝重视人民的力量,勤政爱民,不可得罪百姓,以避免重蹈历史上诸多国君自毁社会的覆辙。

民本主义,简言之,即以人民作为国家的根本。笔者认为,魏徵民本主义思想内容是很丰富的,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在政治上,以民为国家之本,帝业之基,一定要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无比;第二,在经济上,对农民和其他劳动民众乃至中小地主实行让步政策,轻径薄赋,爱惜民力,让民休养生息;第三,在对待百姓和臣下的态度上,要勇於纳谏,体察民情,了解民心,听居百姓呼声,做到兼听则明;第四,在治国方法上,主张无为而治,即用礼乐道德教化人民,无事于政刑。这四点中,最根本的是第一点,即以民为本,这是魏徵民本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唐太宗在位期间,记取农民起义灭隋的历史教训,在魏徵的竭诚进谏和得力辅佐下,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采取了许多新的行政治国措施,诸如重视用人和纳谏、薄赋敛轻租税、戒奢以俭节省开支、偃武修文远服四夷,等等。因此,这个时期的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人民基本上能安居乐业,使唐帝国成为历代王朝中最为强盛的一个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富强和文明昌盛的封建国家之一。因此,史学家把这一时代誉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实践魏徵氏本主义思想的产物。著名的贞观之治不仅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紧密地连系在一起,同时也是与良臣名相魏徵的名字紧紧地连系在一起的。

魏徵的民本主义思想产生於中国封建时代,必然带有历史和阶级的烙印。它属於封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维护和巩固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它在很多方面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平民老百姓的呼声和愿望。魏徵的民本主义思想和基於这一思想而采取的许多为政中文卡国措施。客观上起到了向农民让步的作用,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以及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促进了生产力和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历史上具有进步作用。魏徵不愧为我国封建时代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才华超群的思想家、政论家。

认识来源於实践。在社会发展史上,任何一种新观点、新思想的产生,都是当时人们社会实践和继承前人通过实践而积累的思想成果的必然结果。魏徵的民本主义思想,首先来源於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实践。魏徵出身孤贫,少年出家当过道士,隋朝末年又参加了瓦 农民起义军,瓦 军失败后归顺唐朝。他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从农民起义连动中又深深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无比强大,认识到如果得罪了老百姓,就会社会倾倒,帝业败亡。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腐化,穷奢极欲,大与土木,横徵暴敛,开运河,建宫苑,三游江都,三侵高俪,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农民走投无路,只得揭竿而起,终於推翻了隋王朝的残暴统治,隋炀帝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逼迫自 。这些事情,魏徵都是亲身经历过的。隋亡的事实给魏徵留下了极其深刻地印象,使他深信「君舟民水」的古训是一个颠 不破的真理。因此,在他后来辅佐太宗期间,经常提醒太宗皇帝不要忘记隋亡的历史教训,不要重蹈隋炀帝失败之覆辙。规观太宗居安尼危,戒奢以俭,轻径薄赋,蓄积民财力可以说,隋末农民大革命是的实践是魏徵民本主义思想最直接、最主要的来源。

其实,儒家思想影响也是魏徵民本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孔夫子曾说过「苛政猛於虎也」的话,主张克已复礼,施仁政於民。孟子也提出「民为贵,社会次之,君为轻」的政治观点,认为民心向北为国家政 安危所系(「民为贵」),国君要把本身利益放在这一前提前下来考虑(「民为轻」)。此外,道家思想对魏徵也有一定影响。魏徵主张「无为而治」下是道家思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