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以极其疑练的诗歌语言叙述了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保家卫国、杀敌立功的故事;情节完整,形象丰满。作品塑造了一个光彩夺目的爱国英雄形象,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第一次以主角身份、喜剧色彩登上文学殿堂。从这一点来看,《木兰诗》开了女子文学的先河亳不为过,名副其实。
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花木兰从军12年,为什么没有被发现是女儿身呢?
首先,要做到这么久不被发现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长得像男人、声音粗犷、其他如性格刚烈、极力掩饰身份等等就不多说了。
《木兰辞》创作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后世关于她的民族、姓氏以及出生年代争论很多,我们这里就不去考证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木兰是因为她爹要被征召,才毅然替父从军的。她爹年龄很大了,弟弟又很幼小,按道理说,这个家庭不是最佳征兵对象啊!为什么还会出现“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很简单,因为当时已经是府兵制,是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
想要识别花木兰是不是女人,可能只有花木兰换上女装后才能分辨,以此推想当时花木兰的长相属于偏男性的容颜,只有花木兰穿上女装,打扮之后才知道他是女人,这也就有可能是在军营12年没被识别出来的原因其中之一。
根据《木兰辞》中(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这四句中可以看到,花木兰只有一个姐姐没有哥哥,以此推断当时花木兰父亲没有儿子,所以花木兰是家中老二,父亲才把花木兰当做男孩来养,花木兰的一身武艺也是父亲亲传,花木兰替父从军这个事实,就很清楚了,姐姐在家照顾年迈的父亲,花木兰有一身武艺替父从军12年这个原因就很明确了。由此可见花木兰当男孩养,花木兰身上散发出来的,肯定少不了有男性身上的野蛮和粗狂,在战场上也和男将士一样,表现出奋勇杀敌的英勇,所以这也是花木兰从军12年没被发现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关心花木兰就算其他时候不被识破,那上厕所时总该被发现是女儿身吧。我们会发现当时招兵的时候是按区域征召的,而且与花木兰在同一支队伍当中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花木兰的老乡。这就为花木兰提供的条件,而之后花木兰愈战愈勇,官职也越升越大,慢慢的就有了自己的特权,有了特权之后就不再需要自己的老乡帮自己打掩护了。
最后,我们学习《木兰辞》的时候有一句叫“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就说明木兰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来回奔跑,而古代能够在军营中来回奔波的只有传递信息的通讯兵,这样的兵种就意味着可以和很多人分开,经常会独来独往,所以这也是她能够不被人发现的又一个原因,毕竟不多接触人。尤其里边”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又一次说明,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根本就不会有人注意到身边人是男女的问题,大家关注的焦点是怎么才能在战争中保命或者取胜。
站着尿尿+从不洗澡+太平公主
要按现在来说,云也可以说他就是一个女汉子,性格非常外向,根本没有小小女人的那种感觉,所以呀,他才被别人发现他是女儿身,平常他也应该注意自己和自己的保护意识是分不开的
我觉得应该是凭借她的长相,如果她的女性化特征非常明显,可能一开始就会引起别人的怀疑,更不要说12年的时间。
木兰在从军前的准备很复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说明什么?说明她并不是一般的士兵,而且家庭条件也不差。在宗族关系复杂的古代乡村,木兰必然也会有同族兄弟姐妹。
虽然木兰的爹没来,但是她的叔叔舅舅之类的,完全有可能也参军了——这就意味着,身边的很多人都知道她是女孩。
既然是同乡同族,甚至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还有亲戚长辈,互相帮着隐瞒一下岂不是很正常?这可能才是木兰能隐瞒身份的最重要原因。
当然。木兰也绝不是肤白貌美,可能会偏男性化一些。那些电视剧里表现的大美女形象,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