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8日凌晨2时,以色列军队开始在加沙地带实施单边停火。当天晚些时候,包括哈马斯在内的巴各武装派别与以色列停火一周,并要求以色列在这一周内从加沙地带撤军。持续燃烧22天的加沙战火终于暂告一个段落。
以军对加沙城已形成包围并分割控制了3个城区,随时可以发动旨在全面攻占加沙城的行动。面对这样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掌控军事主动权的以色列选择现在停火,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①开战目标部分实现。以军对加沙发动代号为“铸铅行动”的军事打击目的有两个,一是严厉惩罚哈马斯,摧毁它的基础设施,削弱甚至铲除它继续向以南部发射火箭弹的能力;二是在加沙边界地区建立新的机制,防止哈马斯走私武器。22天来,以战机不断轰炸加沙,将哈马斯总部、训练营、武器库、地下指挥和控制中心等许多机构夷为平地,并对一些人员实施“定点清除”。以过渡政府总理奥尔默特说,以军已经取得所有既定目标。
②全面强攻后果难料。以军已重击哈马斯有生力量,哈马斯的生存和活动空间被大大挤压,但无法将其彻底消灭。眼下,哈马斯主力退缩加沙城内,以军若展开短兵相接的巷战,伤亡人数可能上升,代价太大国内民众无法接受;若使用重型武器打击哈马斯,则势必造成更多无辜平民伤亡。而保持并加强对加沙城和哈马斯的军事压力,又以停火促谈判,或许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迫使哈马斯签下一份“城下之盟”。
③ 有效缓解国际压力。“铸铅行动”已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战火使加沙成了灾难之地,人道主义危机加剧。国际社会在积极调停的同时,呼吁冲突双方立即停火。联合国安理会也通过了1860号决议。随着战争延续,一些国家宣布中断或冻结与以关系。以方单边停火,可以看作是对国际社会日益高涨的停火呼声的回应,既可缓解自身面临的巨大压力,也为各方进一步展开外交斡旋留下较大余地。
④ 不让奥巴马“难堪”。以色列内阁官员称,以色列不想让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就职时“难堪”,以色列希望能与美国加强合作,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打击伊斯兰极端恐怖分子。此外,以色列也会履行利夫尼外长与美国国务卿赖斯不久前签署的“理解备忘录”,双方共同预防哈马斯向加沙地区走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