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国内刚刚开始MBA教育,只有中欧工商管理学院一家已经招生,其他几家还在筹备中。在“工商管理硕士”这六个字里,自己骨子里其实最看重的是硕士这两个字,从中透出的是对考取普通研究生缺乏信心,退而求其次的无奈。
尽管后来实在是因为对于英语考试缺乏信心,连名都没有去报一个,但在这期间做了一件事,到现在都感觉受益匪浅——断断续续的把一本逻辑考试辅导书上的试题做了一遍。因为最终没有报名,当时看这本书的功利心其实不是很强,但做那些费脑筋的题,兴趣却很大。为什么这样?因为尽管读了十几年书,但从来没有受过这种通过周密的逻辑推理对事情进行判断的教育或训练——而这种思考和做事的习惯正是成为一名管理者的基础。
现在看来,其实我当时的理解完全不对,“工商管理硕士”这六个字里面,最不重要的是“硕士”二字,最重要的也不是“工商”两个字,而是“管理”这两个字。
“工商”是知识,通过工作和学习很容易积累;“硕士”是名头,会考试,肯吃苦也不难拿下;就是这“管理”这两个字最难,它既是思想方式,也是行为习惯,它需要工作中的体会与思考,也需要正规的学习和训练。
MBA学的就是管理之道。
正如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说的,管理其实不一定是指一定手下要管多少个人,而是说只要你是一个知识工作者你就要学会卓有成效的管理。只要你是一个知识工作者,也就是说你主要是靠头脑而不是用体力来养家糊口,尽管你可能没有一个下属,你的成就也是更多的取决于你的管理水平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你对自己时间的管理、你对客户或者服务对象的管理、你对合作者的管理等等。在2006年年初,“2005CCTV中国年度雇主调查”活动的颁奖晚会上,获奖雇主代表马云在回答“孙悟空有一个难得的进修机会的时候作为唐僧你会不会放他走”这道问题的时候,选择了“不会”。并大声宣布,工作是最好的学习,他们公司所有去念MBA的回来以后都比以前傻了,他至今没有看到念完以后变聪明的,现场哗然。
作为活动的总导演,坐在编辑机前我犹豫了很长时间是否把这段话删掉。在央视这样一个平台上,在“雇主调查”这样很认真的讨论员工关系和管理之道的节目中,马云这样一个知名度很高的著名企业家,以这样一种简单片面的语言来评价一种国际通行的教育方式,对几十万名学生的动机和努力进行否定是否合适?但最后我还是没有下剪刀。作为一个有影响的企业家,他应当清楚的知道他当时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会导致什么影响,并且作为一个成功企业的领导者,在这件事情上他是有发言权的。
而且显然我并不完全否认他的观点,原因一是因为我自己没上过MBA也没有拿到任何其他的硕士、博士学位,所以在思想上积极拥护所有贬低文凭,看重才能的言论。原因二是在三年来”绝对挑战”节目中挑战职位的应聘者中,
的确能够看到不少象马云描述的那种”越学越傻”的MBA
。在一期节目中三位名牌大学的MBA
,在回答大部分问题时都会做同样的选择,并且阐述同样的理由——因为教科书上是这么教的,这使导演非常的郁闷。
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他们上MBA的目标和过程不对。他们看重的是“硕士”和“工商”,没有看重“管理”,没有学到“管理”。结果是知识长了,能力没长;脾气长了,涵养没长;见识长了,眼光没长;圈子长了,朋友没长。导致这样的结果和学生的认识有关,也和学校教学导向和教学水平有关,
MBA如果念出这么个结果,不念也罢。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马云在公众场合说话时习惯于语不惊人死不休;再一个原因是我的推断:他没有把那些MBA学习回来的人才用在合适的岗位上,或者说那些学完MBA的员工已经没有必要再回到自及的老东家那里。做为一家知名度高,待遇不错的好雇主,在你上学的这些年,已经有大量的才俊涌近来,你回来还能有那么适合自己的位子?只是老东家顾及以前的情谊给你安排一个地方,你能显出来比以前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