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罗马由共和制转变为帝制,应该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
从表面上看,共和制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民主政体,而帝制则是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个人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体制,从共和制到帝制,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不复存在,似乎是历史的倒退。
事实并非如此。罗马的共和制是建立在城邦基础上的共和制,它的民主权力之授予罗马公民——原罗马氏族成员以及不断吸取进来的部分外邦自由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版图的扩大,区域内民族成份和人数的增多,奴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罗马共和国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也日益复杂地相互交织在一起,并逐渐演变到危机四伏的程度。虽然,统治集团曾一再通过扩大公民权的办法来缓和和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的矛盾,但是收效不大。推行高度集权化的军事强人政治,建立罗马帝国,是突破城邦狭小的统治基础,吸纳广大被征服地区的上层贵族参加各级官僚机构,扩大统治基础的现实选择,是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你看过资料应该明白,古罗马的所谓共和制,本就是一种非正常制度,那并非真正共和,反而是一种变相的多人集权,而并非全民参与的真正共和,为帝制的产生创造了温床(参考当时的人权状况报告白皮书);
二\古罗马应对危机的社会机制,是执政官制度,并曾在历史进程中多次出现,也就是当国家危机出现时,推选出集军政大权为一身的统治寡头,历史上的三执政或数巨头事件一再发生,就是这一制度的体现;
那么,我们可以明白,社会所认可的三个极权者统治,其实就是人为制造出几大军阀,他们在行为上几乎不存在任何制约,对权力的掌控是无限接近于独裁,在他们的政治生涯里所留下来的有关于极权统治的缩影,无论后人如何清除,都或多或少要留下一些残片在别的野心家那里生根发芽.
三\当时的政治格局,当恺撒被布鲁图等议员刺杀后,军权政权出现了真空,安东尼、屋大维等三大将领在当时的战争中决死争霸,最后的胜利者屋大维不但是恺撒遗嘱中注明的继承人,并且整个国家里都不再有能与其对抗的力量,这时的选项出来了,你是把权力还给元老院那帮文盲,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元老院制度在经历了战争与死亡的将领看来,很可能就是引发这一切灾难的根本原因,他根本不认为元老院是有任何作为的存在,更何况,权限为什么要交给那些不能保障别人权益的庸人手中(如果元老院能真正执行恺撒的遗嘱,战争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所以,是人性的必然造成了国家的改变。
而且我记得屋大维称帝后,把象征战争的武神庙大门关上,宣称,我已经把和平带给了罗马人民,这道门将永远不再打开,这个宣言很容易让人想起秦始皇那句台词.....于我之后,一世二世,直至千秋万世,呵呵,很相似的理想主义者,这也说明,他认定了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先进的有益的。
所以,这个社会的变革并非什么顺应潮流所带来的大势所趋,没有这么崇高,他强大,于是他拥有了改变的能力,正好改变了原有的腐败制度,如此而已,帝制也并不见得就一定很差,共和并不一定就一定很美好,制度的变更并不能代表发展的流向,起点都很好,但现代人已经学会了,关键点在于结果,也唯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