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pī
意思:
分开;裂开
而披其地。--《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
又披其邑。--《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
不折必披。--《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
竹竿披了;
披磔(开割);
披砍(撇开);
披榛(砍去丛生之草木)
打开;开发
披,张也。--《广雅》
披重攘以诞兮。--嵇良《琴赋》。注:"开也。"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史记·项羽本纪》
披绣闼,俯雕甍。--唐·王勃《滕王阁序》
拨开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聊斋志异·促织》
覆盖或搭衣于肩
孰居无事而披拂是。--《庄子·天运》。释文:"风貌。"
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唐·李朝威《柳毅传》
夜披衣坐。--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翻开;翻阅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唐·韩愈《进学解》
披靡
汉军皆披靡。--《史记·项羽本纪》。正义:"言精体低垂。"
披
读音:[pī]
部首:扌
五笔:RHCY
释义:1.覆盖在肩背上。
2.穿戴。
3.打开,散开。
4.劈开,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