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柱色谱中常需要更换溶剂来梯度洗脱产物以达到分离的目的以下是洗脱的一般步骤:先用非极性溶剂洗,一般使用石油醚,实验室合成的产物都是极性比较大的,所以洗不出来,在产物中的大分子类似于色素的东西也不会出来。
然后逐渐增大极性,如ch2cl2+石油醚,洗一会,然后换成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等一般实验室过柱子使用的最大极性的流动相是甲醇,一般这个还洗不出来那就不是产物而是大分子色素了,没有实际意义。当然如果是做高聚物的就不是这个顺序了。
扩展资料:
吸附剂和洗脱剂的选择
样品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和分离效果取决于吸附剂对样品各组分的吸附能力大小和洗脱剂对各组分的解吸能力大小,因此,吸附剂的选择和洗脱剂的选择常常是结合起来进行的。首先,根据待分离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结合各种吸附剂的特性,初步选择一种吸附剂。
然后根据吸附剂和待分离物质之间的吸附力大小,选择出认为适宜的洗脱剂。最后,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再进一步决定是调节吸附剂的活性,还是更换吸附剂的种类,或是改变洗脱剂的极性。直到确定出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为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柱色谱
看你先用什么做洗脱剂了。。如果用乙醇就是先亚甲基蓝,如果是氨水或者水(也就是极性比较大的溶剂)那就是甲基橙先下来。。因为它们极性不同。。洗脱剂不同就顺序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