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万物由理产生,万物由理主宰,本质是意识决定物质。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是客观唯心主义。
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个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
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
扩展资料:
客观唯心主义指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原理)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外部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例如力与加速度的关系F=mA,是一条原理,
这条原理是独立于人的,是自然界自身(客观)具备的原理,而当有一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从而对外界表现出加速运动这一现象,即F=mA这个原理控制着现实世界的物体的运动和表现物体是受原理控制的。所以说原理是第一性,而物质是第二性的。
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德国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即都是这种作为世界本体的客观精神或原则。客观唯心主义的所谓客观精神或原则,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
它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它们升华或蒸馏为不仅脱离人头脑并且脱离或先于物质世界及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同时还进一步把它们神化、偶像化,分支则成为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
因此,客观唯心主义同宗教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客观唯心主义的分支是宗教的一种比较精致的形式,而宗教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种理想形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客观唯心主义
这是客观唯心主义,意思是万物由理产生,万物由理主宰,本质是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它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理念、理、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这种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因此,客观精神在先,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在后,是客观精神的表现和派生物,是第二性的。
客观唯心主义承认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强调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本体”,它是内生于客观世界自身的,而且这种“精神本体”又都不约而同地带有“事物规律”的含义,这就使客观唯心主义常常不自觉地走向自然,走向客观。
同时,由于“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故其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些合理的思想成分绝非偶然,而应视其为客观唯心主义之“客观”所然。
扩展资料:
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哲学的创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概念"论和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本体论,也是柏拉图哲学的基石。他的"回忆说"认为认识就是回忆,坚持了唯心主义先验论。他的理念论承继了旧氏族时代的"因袭的观点和思想方式",带有许多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因素。
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认为有一个高于现实世界的“理念世界”。
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1130年—1200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 “理”;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1831年),辩证法,正题与反题升华为合题,实现“绝对精神”
德国古典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1724—1804年),先天认识形式加工“物自体”形成表象。
严格说来,这是客观唯心主义,意思是万物由理产生,万物由理主宰,本质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