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雄
1.出身和品性为主要黑点
我们都知道,刘邦起事之前本就是乡间游手好闲之徒,不好读书不好种地,而且颇有流氓性质,打仗也是流氓风格,要是放到现代就是每天吊儿郎当、不干正事的那种人。刘邦的父亲没少为他操心,总是劝他多读书耕种,当然他一点都听不进去。刘邦做皇帝之后,在他的父亲面前得意地问:“过去老是说我,现在看来我和哥哥哪个有出息啊?”颇有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有一次项羽击败刘邦之后,把刘邦的父亲给抓了起来,威胁刘邦要把他的父亲煮了吃,刘邦却回答道:“吃的时候别忘了分我一块肉”。古代素来以孝为先,这等言论可谓是让人心寒。
刘邦作战方式也多为“流氓”风格,各种背信弃义,赢得不光彩,当皇帝之后滥杀功臣等等这也是刘邦的主要黑点。
《楚汉传奇》陈道明-刘邦
2.个人能力不足、滥杀功臣
政治任务背信弃义的很多,有的人被称为足智多谋,而有的人则遗臭史书,究其原因还是跟个人的能力和品性有关,比如诸葛亮,打仗多用奇谋,也没见过有人说他背信弃义,只要是为国为民,雄才大略,后人也不会太计较。而刘邦的个人能力是排不上号的,刘邦有一次自己带兵攻打匈奴,打不过不说,被围在了白登山之后行贿才得以逃出,这对华夏子孙来说是很丢脸的行为,也反映了刘邦的军事能力严重不足。
而在创业的道路上,刘邦也主要是靠萧何、张良、韩信等良才获得成功,不是说刘邦的驭人能力多强,而是对比吝啬赏赐的项羽来说确实好上许多,在功成名就之后,怕异姓王争权,就把韩信、英布等人杀了,兔死狗烹让人心寒。
《楚汉传奇》段奕宏-韩信
3.历史地位和功绩不够
秦朝统一中国之后,以大魄力大手段对文化不同的六国进行了统一改革,并设置郡县制,刘邦只是秦朝改革的跟随者,说白点就是捡现成的,而且还没学好,搞成了封国+郡县制,这是个大问题。而且在刘邦手上的大汉国力其实是很弱的,权力分配不均,刘邦死后吕后专权,直接导致后来的七王之乱;而且刘邦掌权时期对匈奴战争处于劣势,从前面说过刘邦曾被匈奴围困行贿出逃的事可见一斑。
好在汉朝出了个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施行推恩令来削弱封王的势力,还开始对游牧民族施行大力打击,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农耕的华夏族被称为汉人,继而有了汉族一词。虽然汉武帝没有灭掉匈奴,但已经大大重创了匈奴的有生力量,避免了宋元朝的悲哀。汉武帝刘彻的光辉已经盖过了高祖刘邦,人们经常说“秦皇汉武”一词来形容历史上的英明皇帝,跟刘彻对比起来刘邦显然历史地位和功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