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金矿矿质的迁移与沉淀

2025-03-31 13:07:5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金在成矿热液中的迁移形式主要有:硫氢配合物(主要为Au

)、氯化物配合物(

)或AuH3SiO4等可溶配合物(毛华海等,1997),以及胶态金(Herringtonet al.,1993)。由于早阶段石英脉中大量石墨的存在及白钨矿的稀土元素特征均表明原始成矿流体为还原性的流体,金在本区成矿流体中的迁移形式可能主要为硫氢配合物,而不可能为氯化物配合物或 AuH3SiO4(樊文玲等,1995;毛华海等,1997;Binu-Lal et al.,2003)。从前文可知,大坪金矿应是产于压力下降的脆-韧性剪切带中的中深中温热液床,Herrington等(1993)认为对于此类矿床胶态金可能是金的重要迁移形式,认为硅胶能使金胶粒稳定,这是在金矿脉的垂向上金的总体品位一致的原因,本书目前还没有获取这方面的证据,是否存在这种迁移形式还需进一步研究。

大量金的沉淀富集与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有关,如成矿流体的降温冷却引起成矿溶液的过饱和、成矿流体与围岩的相互反应、流体上升过程中压力降低引起的流体不混溶作用以及不同流体的混合(Mikucki,1998)。从前文可知,大坪金矿在成矿过程中基本不存在流体混合,流体的p-t条件变化主要表现为流体压力的快速下降,含金硫化物的分布与纯CO2包裹体的分布有密切关系,而野外观察和详细的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在金矿脉形成前就已发生,因此大坪金矿在成矿过程中流体的物化条件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压力的快速下降而引起的相分离作用(不混溶作用)。在相分离作用过程中,由于母液中CO2的析出,所有的盐类和成矿物质(包括金的配合物)均集中于含水相,造成成矿物质的过饱和(Wilkinson,2001),而与金的硫氢配合物稳定性相关的H2S则可能在早阶段的沸腾作用过程中大量扩散,从而引起主成矿阶段金的硫氢配合物分解和Au0的沉淀(Xu et al.,1999)。可见成矿流体的相分离作用是本区金沉淀的最可能的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