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没有被开发

2025-04-01 20:02:4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因为皇帝陵墓现在都不发掘,除非发生自然灾害和盗墓。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

"唐高宗乾陵"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抚毕沅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陈运和诗《乾陵》为此景而作:"一段历史与一片风云 合葬在这儿 当朝廷沿着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驿道 颠簸进入绝句律诗","无字碑上没记事 石人石马失声息 古遗址延伸出一道圣旨 被今日游客踩成现实"。

回答2:

野史上说没人能打开武则天的墓。从唐末的黄巢起义军到民国的大盗孙殿英,武则天墓被无数人惦记过,却始终没有人能打开武则天墓。

回答3:

学者们很早以前上书请示过,但是被周恩来总理批复不许动,至少是十年内不动

回答4:

黄巢,温韬,孙连仲都想过要开挖,都没成功,据说是风雨大作,干不下去

回答5:

太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