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态度,是做事取得好效果的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我校正在开展的“行为规范月”活动,主旨就是要求我们全体同学快乐地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
先让我为大家讲述两个事例:第一个事例是: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公共场所的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的。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国耻啊!第二个事例是: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期间的天安门广场,7天来共清理各类垃圾223吨,随处可见的口香糖残迹,显得格外刺眼,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渍,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天安门广场采访随手丢弃垃圾的人,问他们为什么不把废弃物放入垃圾箱,很多人回答“那是清洁工干的事”。寒心啊!
以上事例表明,文明离我们国家还有一定距离。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一部分同学身上,还有一些不文明行为。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也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随手丢弃瓜皮纸屑和食品包装物,部分同学之间相互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宿舍前栅栏,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公共财物等等。我们很多同学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养成。事实上,一个学校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那我们为什么要快乐地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内容吧。它倡导我们:1、自尊自爱,注重仪表;2、诚实守信,礼貌待人;3、 遵规守纪,勤奋学习;4、勤劳俭朴,孝敬父母;5、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大家发现没有,其实这些内容是来帮助我们完善自我,提高自身修养的。既然是从我们自身的利益出发的,那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它呢?是的,我们应当以一种接纳的态度、快乐的方式自觉地来施行它,把它当作我们的良师益友。说到这儿,我想我们是不是也该更新一下观念。要知道,遵守并不代表失去“自由”,而是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自由”。我们遵守它,不是为他人,而是为了使我们的行为更加规范,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精神财富。
同学们,当我们用这些准则来指引我们的道路时,我们的学校一定会为我们的突出表现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社会也会为我们的公德而感激我们的。我想那时的我们一定是幸福的、满足的和快乐的!
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将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被放在人们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了,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借着学校开展“行为规范月”的东风,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的脚,不去不该去的地方,做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标兵,做文明学生。
行为规范系列故事
幼教资源实时更新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LE4-07wEQeCD_zgYKgsGQ
提取码:2D72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