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冠阔圆锥形或卵形。幼树树皮淡灰绿色或粉白色,平滑,老树树皮淡灰褐色,呈不规则鳞片状剥落。一年生小枝灰绿色,光滑无毛,大枝自近地面处斜出。3针1束。球果圆锥状卵形,成熟时淡黄褐色。花期4~5月,果次年9~11月成熟。
白皮松
分布:
为我国特产,是东亚惟一的三针松。产于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湖北,在陕西蓝田有成片纯林。南至长江流域长沙、昆明,北至辽宁南部及内蒙古呼和浩特以南,均有栽培。
生长习性:
喜光,幼树稍耐荫,耐干冷,不耐湿热。喜排水良好而又适当湿润的土壤,对土壤要求不严,在中性、酸性及石灰性土壤上均能生长,可生长在pH为8的土壤上。耐干旱和瘠薄能力较油松强,但不耐水湿。对二氧化硫气体及烟尘均有较强的抗性。
观赏价值及园林用途:
树姿优美,树皮斑驳奇特,碧叶白干,宛如银龙,独具奇观,是我国特产的珍贵树种,自古以来即用于配植宫庭,寺院以及名园之中。宜孤植、群植成林,或列植成行,或对植堂前。种子可食用。
繁育技术:
以播种繁殖为主。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好。圃地作成高床或高垄,播前灌足底水。播种前将精选过的种子水浸3~5天,放在温暖处盖塑料薄膜保温,当有1/3种子裂咀时即可播种。条播或撒播。每667米播量60千克。覆土厚1~1.5厘米,并覆草或锯末。为了提高发芽率,可在床面覆盖塑料薄膜或喷洒土面增温剂,可提早出苗3天。播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及时松土除草。在杂草未出土前,每667米用25%的除草醚0.5~1千克或50%的西玛津10克,对水4~10千克,喷于行间,每年2~3次,除草醚效果较好。幼苗出土后需注意防鸟、鼠为害,因为松属幼苗是带壳出土,大约20天左右壳脱落后即可避免鸟类啄食。苗期注意防治立枯病,雨季及时排除积水。为了培育供绿化用的大苗,需在苗圃连续培养3~5年或更长。当年苗木越冬可埋土防寒,翌年春扒去覆土,并及时浇水。两年生时进行裸根移植,株行距为30厘米×50厘米,移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根系,勿使损伤,栽后踏实,并进行灌溉。4~5年生苗高约30~50厘米,可进行第二次带土球移植,株行距60厘米×120厘米。10年生苗高可达1米以上,可带土球再移植一次,以培养大苗,供城市园林绿化用。荒山绿化造林时,则用两年生苗。白皮松对病虫害的抗性较强,较易管理。对主干较高的植株,需注意避免干皮受日灼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