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和母亲武则天最大的不同是:武则天想做天下之主,并最终实现,而太平公主却只想权倾朝野,当然,就能力而言,太平公主也差了武则天一大截。在他两个软弱的哥哥做皇帝的时候,她能干涉朝政,政出私门。当遇到强势的侄子李隆基的时候,两人就势同水火了。
李隆基是一个隐藏很深的人,他有聪明睿智的一面,有善于用人收拢人心的一面,当然他心里最阴暗的一面,在他称帝之前,从未在人前显露。李隆基从小被武后宠爱,但是后来武后杀了他亲娘,幽禁他7年,从此李隆基变成了一个内心很阴暗的人,他有很多心计,很多算计,他相信凡事都要隐瞒才能安然度过,才能够成就大业。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公元685年,卒于公元762年,在位四十四年,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生父是唐睿宗李旦。
公元710年7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了把持朝政的韦氏政治集团,拥立李隆基的父亲相王李旦为帝,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
在这整个互相厮杀的过程中,李隆基一直冷眼旁观,一直在寻找把脚插进来的机会。但他处在权力之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当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毒杀李显以后,他知道机会来了,毫不客气就率领军队诛杀了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并顺带处死上官婉儿。把皇位夺过来,塞在自己父亲李旦的屁股底下。
再说说太平公主,虽然她是武则天之女,并且第二个丈夫还是武则天的堂侄,但是她并不是属于武家的势力。因为血缘上来讲太平公主既是武则天之女,同时也是李唐的公主。历史上太平公主曾积极参与了五王诛二张以及诛灭韦后,她其实是复兴和捍卫李唐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
所以早期的时候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是捍卫李唐的中坚力量,同属于李唐宗室势力,双方并没有什么矛盾冲突。
李旦也是个软蛋,权利基本掌握在太平公主手里。但这时的李隆基因为是太子,又有能力,所以也掌握一定权力。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想要最高权力,于是就形成了对立。
李隆基当上皇帝也挺不容易的。他知道太平公主对政治也很感兴趣,便和太平公主互相利用,在太平公主的帮助下除掉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后,成为皇帝
。而太平公主不不甘心只当皇姑,哥哥李旦能恢复皇位,有一半是她的功劳,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既然自己的母亲能当皇上,我也能当,那是她都已经开始膨胀了
,她觉得自己的侄儿李隆基不好操纵,就想改立一个懦弱的,好操纵的侄儿当皇帝,李隆基也不是孬货,政治嗅觉也比较敏感,他先下手为强,派御林军诛杀太平公主的党羽,太平公主感觉不对,跑出皇宫,躲进寺庙,三天后出来,后被李隆基赐死家中!所以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属于“既生瑜何生亮”的关系,共同对付韦皇后时,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但是他们的理想都是当皇帝,那就必须是你死我活。
皇家最无情,就是这个道理。这大概要归功于,南北朝时,北朝的政权一直掌握在北方少数民族手中,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又没有那么多男权主义思想,处在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中,女人的地位基本和男人平行。隋唐两个政权都是脱胎于北朝,并且两家皇帝说不清是汉人还是少数民族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身体里有少数民族的基因。并且在他们的政权内部的高层还有不少的少数民族人。
站在这一点,我们就不难明白,唐朝的女人着装穿衣是比较开放的,社会地位也比较高,毕竟少数民族政权没这么多讲究。
可惜太平公主千算万算,没算到李旦不是个贪图权力的恋栈之徒。
李隆基当了皇帝,太平公主劝李旦,你虽然让位了,但是国家大事还得管,不能就这么撂了挑子。
至少表面上看是太平公主先动手的,并且睿宗是知情的,他还犹豫不决,一个是儿子,一个是亲妹妹。他先不顾妹妹反对让位给儿子,然后没过多久,又帮妹妹要废了自己儿子。实在是太善变了……陈寅恪认为真正的矛盾产生在睿宗和玄宗之间,太平公主代表的就是睿宗的政治势力。他们需要扶持一个听自己话的傀儡。
自古为了争夺帝位,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不在少数,自然大唐盛世也不例外。
因为太平公主对帝位也有窥视之心,对李隆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所以李隆基要杀掉她。
因为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后代,手中掌握着权力,因此李隆基会选择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