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我们耳熟能详,为什么古人要把一年划分为那么多个节气?

2025-04-13 19:31:2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祖先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它总结了天文、气象和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季节、寒暑、天气的变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地球一年(365天5时48分46秒)绕太阳公转- -周, 我们从地球上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黄道。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用黄经度量。



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 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


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春分和秋分正处春、秋两季中间,夏至和冬至正处夏、冬两季中间。这样一年可用春分、 夏至、秋分、冬至划分为4段,如将每段再分成6小段,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度,每小段约15天左右,全年就可分为24小段,农历上称太阳在黄道上从0度起算,每15度为-节气,全年共有二十四节气。


      从地球观测,太阳一年里在恒星间或天球划过的轨道称为黄道,以360度黄经来量度。二十四节气正好把黄道分成_十四等份,即每个气相差黄经15度。春分时黄经为0度,清明时黄经为15度,如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