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别: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之间是互不联系,彼此孤立的。
(2)唯物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2、联系: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的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的彻底的辩证法。
扩展资料: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是由基本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两个总特征: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形式和内容、可能和现实。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平常学习的过程中,考生能够简单地记住辩证法即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即可。
2、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所以与辩证法相反,形而上学即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区别。
(1)孤立:即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比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观点。
(2)静止:即认为事物都是不运动、不变化的,比如“刻舟求剑”“飞矢不动”等观点。
(3)片面:即只看中事物的某个方面,比如“塑料袋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我的偶像是个十全十美的人”等观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辩证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而上学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是对立的关系。
1、辩证法认为事物运动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形而上学认为是外部作用的结果。
2、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形而上学认为事物是静止的。
3、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形而上学认为事物是独立的。
4、辩证法认为要系统和全面看问题;形而上学从单方面和片面看问题。
扩展资料:
唯物辩证法是由基本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两个总特征: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形式和内容、可能和现实。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所以与辩证法相反,形而上学即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区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而上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辩证法
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1.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2.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情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联系: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的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的彻底的辩证法。
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定义:
1,辩证法的定义:
辩证法即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的发展有一个过程。辩证法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通过辩论达到真理,是辩证法发展的思辩阶段;第二阶段是揭示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辩证法发展的实证阶段;作为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第三阶段是前面两个阶段的综合,即 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阶段。
2,形而上学的定义:
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就是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上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由于外力的推动。形而上学是通向唯心主义的桥梁。形而上学的另一种含义是指研究超感觉、超经验的有形体之外的对象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