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革命烈士呢?

2024-12-01 18:12:0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在黎明前倒下——记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第二大队大队长侯信
“像一柄锋利的剑,插入敌人心窝;
像一只健猛的鹰,在天空飞掠……”
这是原柳北人民解放总队政治部主任林润葱怀念战友侯信的诗。侯信生前是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第二大队大队长,曾参加组建中共柳城县第一个支部,并先后担任中共柳州特支组织委员、中共贺县桂岭中心校支部书记,在柳州解放前夕率队进攻柳城县太平的战斗中光荣牺牲。侯信30岁的人生,像一首壮怀激烈的诗,让人震撼。

踏破铁鞋觅党踪
侯信,又名侯健、侯骏驹,1919年12月出生在柳城县太平乡一个农民家庭。1938年10月,国民党广西当局组建第三届广西学生军,苦于报国无门的侯信放下中学课本,毅然报名参加。但随后的形势令他失望,他挥毫写道:“惊悉邕城陷,昆仑没奈何;人民遭屠杀,血染好山河。”侯信思想情绪的变化,引起了在学生军中的中共党员梁林等人的注意。他们有意识地拿一些革命书籍给他看。深受熏陶的侯信枕戈待旦,心急如焚。
为了考验和培养侯信,梁林多次带他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敌占区侦察敌情,并捕获了认贼作父的南宁维持会会长田次廉。侯信的表现深受梁林等人的赞赏。1940年11月,侯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激动不已:“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原来共产党就在身边。”

出生入死建功勋
抗战期间,奉上级党组织的指示,韦天强、侯信和陶保宁组建了柳城县第一个中共支部。柳州沦陷前夕,侯信受党的指派,到柳州日报社太平办事处工作。他不顾个人安危,往来于铁蹄下的乡村,采写出充满血与火的文字。
抗战胜利后,他与陈光等人在龙城中学建立中共柳州特别支部。他穿梭在柳州与柳城之间,先后在几所学校任教,利用教师的身份开展革命活动。为筹建武工队,他从队员的人选到枪支弹药等问题无一不操心,还把家里的部分田地、耕牛、谷子以及妻子陪嫁的手镯等物品卖掉,以解决游击队的经费困难。终于,柳北人民的第一支武装——江猛武工队于1948年12月3日成立,侯信任队长。

甘洒热血迎解放
侯信带领游击队员活跃在融县南区与柳城县交界地区,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黎明将至,旭日将升,1949年11月15日,为截断柳州至长安镇的交通,侯信率队进攻太平街。他冲锋在前,一手拿着驳壳枪,一手举起小红旗,转头高呼:“同志们,快冲!”这时,一颗子弹射入了他的腹部。
侯信在五星红旗已经冉冉升起的时候倒下了。
几天后,南下的解放大军摧毁了太平等敌人据点,并长驱直下柳州,解放了广西。

烈士故事
刘传文烈士,原名刘坚,罗浮徐东乡笠石人。他为人勇敢刚直,性情急躁,有抱不平思想。他父亲刘观英,母张氏,有两姐一弟一妹,全家七口,生活贫苦,难以度日。
他在小学读至十三岁时,因家贫辍学,尔后,跟他叔父刘镜渊(国民党军刘志陆部下当副官)在部队当勤务员,经过三年的部队生活,看出国民党政治腐败,军心涣散,感到长此下去,没什么前途,便离开部队,回家耕田,农闲磨豆付,做付竹出卖。以后,又在徐田村谢自瑶手下当民团,因谢在徐田村设卡抽税,苛捐繁重,传文对重税甚感不满,对客商则深表同情,因而把未经抽税的客商给予放行。后被谢自瑶发觉,即把他开除,于是他私带驳壳一支,愤然离去。当时,革命烈火已燃烧到大信,而且已成立了大信苏维埃政府。传文与共村的刘王妹、刘德盛三人投身革命,到大信苏区跟从刘光夏、刘霭环等参加革命工作。传文参加革命队伍后,英勇善战,积极工作,经常在大信案山上、石门、上下畲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后提升为驳壳队排长。
1927年间,由于谢自瑶在徐田村设卡抽税,勒索群众,早已使传文不满,他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义愤填膺,心抱不平。因此,有一天指晓,他亲自持枪到谢自瑶家,当场打死谢自瑶、谢泉芳、谢泉深三人。以后,他又到罗岗霞岚把练大古捉到大信去“吊参”,解决当时革命活动经济困难的问题。
1928年,他带领红军、赤卫队攻打岩前地主赖乾古的新屋和罗浮义兴当。是年冬,又攻打岭峰丹竹楼的民团,缴获枪弹后,又率领赤卫队攻打罗浮桥云当。他曾经带领红军攻打罗浮有三四次之多。他经常对战士说:“打仗不要怕,俗话说:耕田吾怕屎,当兵吾怕死,我们为穷人翻身闹革命,就不怕杀头,万一为革命而牺牲,也是光荣的。”因此,他屡建战功,提升为连长。出征时,他经常骑马或骡子,身先士卒,有个医生王森雄也骑骡子跟随同行。
自从传文同志参加革命后,兴宁的反动头目,对他又怕又恨,如陈尧古两次带领军队到笠石村,扬言放火烧屋,抓走他的邻居,结果人将传文老屋内的赏田三斗种卖掉,赎回被捉去的八人。传文全家早已逃走,而家物等件全部搞光,仅存两间烂屋而已。
1929年9月26日,大信苏区红军由营长张国标率领,联合赤卫队共约三千多人,分左中右三路攻打罗岗。刘传文连长带领赤卫队从左翼镰子寨进发,但当时陈尧古的部队联合由罗岗顽畲上的敌人,已赶到镰子寨,阻击我左中两翼部队前进,由于敌人的武器多而精良,而我方仅有粉枪、土炮等,结果在无法取得胜利时,我军下令撤退。当进,刘传文同志为了掩护赤卫队后撤,阻止敌军追击,他使用两支驳壳枪靠在大松树下与敌人激战,结果,在敌人的密集炮火中,他却壮烈牺牲了,那时他年仅22岁。

多年过去了,家乡人民对烈士曾玉良仍难以忘怀,纷纷以各种方式缅怀这位扬州籍工运先驱。清明节前后,记者有幸与他从上海、宝鸡等地赶回老家的后人们有了一次面对面的接触。

刚退休不久的曾美云是曾玉良义子曾春和的大女儿。曾美云回忆说,“二七”大罢工中牺牲的勇士比较多,当地百姓对烈士后代特别是对她家显得非常关心。生母去世后,做火车司机的父亲曾春和经常出差,邻居就主动把她和弟弟接回去住。

这次曾春和的4个子女都回来了,他们都说已过世的父亲是个不多见的犟老头,一生死活不让他们沾爷爷曾玉良的光。1957年,曾春和离开武汉到陕西宝鸡机务段工作不久,湖北省总工会、郑州铁路局等领导曾前往慰问,当时林祥谦的两个孙子都被照顾安排至江岸机器厂工作,考虑到曾春和有3个子女未就业,组织上也希望帮助解决曾家的实际困难。谁知曾春和就是只字不提,反而对前来看望的人说他家没有困难。大女儿曾美云下班回来听说后,劝父亲不要死脑筋。谁知刚开口,曾春和就把眼睛一瞪:家里的事,轮不到小孩子管,并骗她说慰问的人已离开了宝鸡,其实当时那些人还在招待所里等曾春和回心转意。

1983年,曾玉良牺牲60周年。全国总工会、铁道部工会等都派员到曾春和家慰问,看到他家好几口人仍挤住在一个不足20平方米、快要拆迁的旧房子里,立即指示宝鸡机务段工会尽快改善烈士后代的住房条件。听说单位要分房了,曾春和悄悄地把未成婚的小儿子及小女儿的户口迁到各自单位的集体户口中,户口簿上只留自己和老伴(后娶)的名字,最终分到一个34平方米的小房子。当时,不少邻居都说曾春和是个傻子,可曾春和却不以为然。

曾春和对子女要求很严格,从来不许他们以烈士后代自居。对此,小女儿曾美芳感受最深。当年知青下放,17岁的曾美芳刚好从宝鸡铁路中学高中毕业,按照烈士后代可以申请不去的规定,她完全可以留在宝鸡。学校老师得知曾家身世后,曾主动找到曾春和,说曾美芳符合照顾条件。但曾春和却执意让女儿去,说爷爷曾玉良连牺牲都不怕,咱不能丢祖宗的脸。他亲自将小女儿送到条件艰苦的崎山县,并鼓励女儿在农村好好表现,争取第一批进城。1993年,70多岁的曾春和向机务段退管办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示晚年要像父亲曾玉良那样为党和人民作贡献,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余热。可惜,时间不长他就因脑溢血瘫痪在床,于1997年离开人世。

受父亲的影响,曾春和的几个子女都活得很坚强。大女儿曾美云从宝鸡纺校毕业后,分配至陕棉十二厂,靠自己的努力,成了全厂知名的业务尖子,退休前为该厂劳资科负责人;大儿子曾国明为人忠厚,是一家物业公司的瓦匠,几年前夫妻双下岗,至今和两个未成婚的儿子挤住在父亲留下的34平方米的公房里。他们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默默地克服着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小儿子曾国跃患有小儿麻痹症,走路不灵便,几十年来,一直在宝鸡机务段维修工岗位上任劳任怨。小女儿曾美芳如今已48岁,是宝鸡供电局的一线职工,丈夫下岗,家里开支全靠她一个人的收入,她的儿子患有先天性癫痫病,每月药费就需几百元,她的婆婆患有糖尿病,也需要人服侍。别人都替她担心,可她一点也不悲观。她说,再苦也没有爷爷曾玉良那个年代的日子苦,单位经常进行上岗之类的考试,她从来没有落后过。记者方秋雨【相关链接】

●曾玉良,1886年出生于槐泗镇龙尾曾庄,牺牲时年仅37岁。遗体由武汉地下党组织秘密水运至扬州六圩码头,抬至槐泗安葬,墓园于1992年在槐泗镇荷花村建成。

●曾玉良烈士的英名和他的斗争事迹,和林样谦、施洋等著名工运领袖一样,在京汉铁路全线家喻户晓,有口皆碑。早在1923年,他的事迹就被写进《京汉铁路工人流血记》。《二七工仇》、《二七罢工斗争史话》等。在全国各地所建造的“二七”纪念馆、堂、塔以及陵园中,都有曾玉良烈士的遗像、塑像、遗物、油画及史料的珍藏与展出,并且总是排在林祥谦、施洋之后,列第三位。

回答2:

无数的革命先烈的前赴后继,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和生长。小萝卜头、张自忠、刘胡兰、杨靖宇等等都是革命烈士。民政部显示,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先后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回答3:

琳琅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