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属于无效合同

2025-04-13 04:01:0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注意: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一般属于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只有在损害了国家利益时,才属于无效合同。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另外,根据《民法通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因此,主体不合格也可能导致合同无效,例如:

(a)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该合同无效。其例外情况是:纯获利益的合同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需追认,合同当然有效。

(b)法定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对人有过失而成立的合同,该合同无效;

(c)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且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该合同无效。

扩展资料:

合同被认定无效后的法律后果主要如下:

1.返还财产。返还财产,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以后,对已经交付给对方的财产,享有返还财产的请求权,对方当事人对于已经接受的财产负有返还财产的义务。

2.折价补偿。折价补偿是在因无效合同所取得的对方当事人人的财产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时,按照所取得的财产的价值进行折算,以金钱的方式对对方当事人进行补偿的责任形式。

3.赔偿损失:根据《合同法》第58条之规定,当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如果由于一方或者双方的过错给对方造成损失时,还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效合同

回答2:

我们之前在国际商法上学过:
按照无效的原因,分为:
1)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一半属于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但是如果还损害了国家利益,则属于无效合同。
2)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3) 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5) 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6)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是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是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7) 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

无效合同的原因有三种:
①订立合同主体不合格,表现为: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
②订立合同内容不合法,表现为:a.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b.违反社会公共利益c.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三人利益;d.以合法形掩盖非法目的e.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但有两例外:事后经权利人追认的,有效;事后取得处分权的,有效。
③意思表示不真实, 即意思表示有瑕疵,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无效。

回答3:

1)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一半属于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但是如果还损害了国家利益,则属于无效合同。
2)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3) 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5) 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6)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是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是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7) 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

①订立合同主体不合格,表现为: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
②订立合同内容不合法,表现为:a.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b.违反社会公共利益c.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三人利益;d.以合法形掩盖非法目的e.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但有两例外:事后经权利人追认的,有效;事后取得处分权的,有效。
③意思表示不真实, 即意思表示有瑕疵,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无效。

回答4:

1、违背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合同;2、违背诚实信用、显失公平的合同;3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愿、在遭受胁迫情况下所签订的合同;4、未经授权,以他人名义签订的合同;5、签定后又协商终止的合同;6、被法院裁定为无效的合同;7、已经履行完毕的合同;8、与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订的合同;9、恶意串通,损害 、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10、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所签订的合同。11、损害公共利益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