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意溢于海”。一篇文章语言朴实,真情流露,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便可称作佳作。其实,文章令人心动的不仅仅是巧妙的布局,华丽的辞藻,更主要的是内在情感的抒发。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所以,文章只有有了真情实感,才能有妙笔生花的精彩。那么,小学生的作文中如何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一、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些事有教育意义或使人受到启迪,有的会使你感动,难以忘怀。如果我们在习作中,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达真情实感。如《难忘的一课》,写“我”在抗战胜利后,在台湾高雄港口附近一所乡村小学看到一位教师教学生们学习祖国文字的情景及在小礼堂参观中国伟人像的经过,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由于这些都是“我”所见、所闻、所感,因而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的真情实感。二、要用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没有具体事物,文章就没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一般都是通过具体事物的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的。例如在《难忘的一课》中,“我”看到年轻教师认真地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时,“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老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具体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样写,确实感人。三、用词造句要准确、实在。文章以情动人,这“情”指真情实感。要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实,用词造句就要较准确、实在,做到恰如其分。《感情真实、恰如其分》(读写例话)一文以《穷人》这篇课文为例进行了具体阐述,并得出了结论:写出真情实感,不在于用华丽的词语或激昂的语句,而是要做到用词造句恰如其分。如《难忘的一课》中,写参观小礼堂里的中国伟人像后,“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简朴的一句话,真实而准确地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又如课文结尾,在写“我”激动的心情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华丽的词藻,作者用“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这句朴实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了“我”当时的真情实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四、观察生活丰富积累写作离开了生活,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观察、感悟、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思想的触角伸向生活的角角落落。感动、悲伤、忧愁、快乐、苦涩、无奈,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让我们的作文丰富起来。感情是诚挚的,它弄不得虚假,也只有当某些事、某句话、某个眼神真正触动了你内心最柔软的那个部分,它就令你难忘。记得一位学生作文中写到:春天万物吐绿,他便对母亲说,“柳树发芽了”,“是,柳树爆青了。”母亲的一句话令他惊叹不已。“爆青”形象地再现那种冲破冬的禁锢迎来春天的蓬勃的生命力。所以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才能有的写作素材。五、全心投入调动感情“情到真时总动人”,朱自清的《背影》非字字珠玑,却句句动人。那“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早已成为永久的画面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之中。如果你自己还未掀起感情的波澜,又如何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呢?一位学生的作文里曾这样写过,在寒风中,惨淡的月光平添了几分凄冷。我到了村口,远远的看到家门口的灯光中那个拉长的身影,飘动的衣襟却又看不分明。走近,迎着母亲那张熟悉的笑脸,我看到了却不熟悉的一双手,粗糙、干裂、布满血痕。我摘下手套,紧紧握住了那双冰冷的手……学生用心写出了母亲等候的情景。看着听者湿润的双眸,我相信这个作文写得很成功。六、锤炼语言细节描绘“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是事件的目击者,有的叙述索然无味,有的叙述活灵活现。究其原因,就是语言的运用。一篇文章根据需要可以自由裁剪。不同的体裁,多种写作手法,可令文章变幻多姿。修辞的运用,可迅速抓住读者的眼,但在表达真情实感时,关键要进行细节描绘。什么是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些细小事件,细微特征(语言、外貌、举止、行动等)或场景的描写。好的细节描写不仅使文章具体生动,而且真实感人。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对鲁提辖三拳的描写:一拳打出个“油酱铺”,二拳打出个“彩帛铺”,三拳打出个“全道水陆的道场”,形象的比喻从味觉、视角、听觉等多方面将郑屠被打的情态,描写的真切生动,淋漓尽致。再如同是写一位女同学,“老师表扬她时,她低着头,手轻轻地拧着衣角”,一个害羞的女孩跃然纸上,远比直接描述要好得多。我在平时作文教学中,了解到学生作文之所以缺乏真情实感,是因为他们对真情实感的认识产生了误解,认为作文就是写完全和事实相符合即可,却没有考虑如何去表达更恰当。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如白开水一样无味,没有什么感情,反映的主题不深刻。这时我在作文教学时引导学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