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半径逐渐减小,但到零族元素又变大。这是因为原子半径的测定方法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不放在一起比较。
知识拓展:原子半径有几种不同的“标度”:共价半径、金属半径、范德华半径。
共价半径:通常将同种元素原子形成共价单键时相邻两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称为共价半径,例如把氯气分子中Cl-Cl核间距的一半(99pm)定为Cl原子的共价半径;
金属半径:把金属晶体中相邻两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称为金属半径。原子的金属半径一般比它的单键共价半径大10%~15%。
范氏半径:在晶体中相邻分子之间的两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称为范氏半径。如在CdCl2晶体中,测得在不同的“分子”(实际是层状的大分子)里Cl与Cl的核间距的一半即绿原子的范氏半径(188pm)。显然非金属元素的范氏半径大于共价半径。稀有气体是在极低的温度下形成单原子分子的分子晶体,在这种晶体中,两个原子核的核间距的一半就是该元素的范氏半径。
在一般的资料中,金属元素有金属半径和共价半径的数据,非金属元素则有共价半径和范氏半径的数据,稀有气体只有范氏半径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