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但用过以后即被丢弃。人们对刍狗只是使用而已,并没有
什么爱憎。
2 仁:在这里的意思是爱。不仁,即没有爱憎,一切平等。
整句话意思是,天地没有好恶的意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今本《道德经》第五章。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刍狗”指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牺牲,人们用草扎一只狗来代替.刍狗做好以后,在祭祀之前,大家很重视;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天地不对众生做分别,不管是有情众生,还是无情众生,视一切众生平等如刍狗,这是天地的大仁之处。圣人不对百姓做分别,也同样像天地对待万物那样对待百姓。
“以万物为刍狗”是说将万物看作刍狗,用时尊荣,用后即弃之如弊屣,顺其荣华至衰败的发展过程。这自然是不讲仁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