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代表作

2024-11-19 18:06:0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夏目漱石代表作:

1、中长篇小说:《我是猫》、《少爷/哥儿》、《草枕》、《野分》、《虞美人草》、《坑夫》《三四郎》、《从此以后》、《门》、《彼岸过后》、《行人》、《心》、《道草》、《明暗》。

2、短篇小说·小品:《伦敦塔》、《幻影之盾》、《琴的空音》、《一夜》、《薤露旦弊行》、《趣味的遗传》、《二百十日》、《文鸟》、《梦十夜》、《永日小品》。

写作特点:

纵观漱石一生的创作,会发现他一直关心社会现实,认真思索人生,努力通过各种各样的典型形象反映生活,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他的液颤作品风格朴实、幽默,结构巧妙,多样,描写生动、感人,语言朴素、细腻,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夏目漱石的创作倾向是复杂的,但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的。

扩展资料:

在他进行创作时,日本文坛上的浪漫主义高闹迟败潮已经过去,自然主义派正处于隆盛阶段,大有垄断一切之势。此外还有唯美主义等等流派存在。但是,漱石的创作却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他不肯附和自然主义派,决心按照自己对于文学的理解,走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

针对自然主义者以为事实的再现即文学的观点,他主张文学不应该是实际生活的照片,而必须是有意识地虚构出来的“仿造品”,因为只有通过虚构才能产生超过“事实”的“真实”。

因此,他的处女作《我是猫》一问世就受到自然主义派的攻击,被斥为庸俗无聊的作品,此后他的作品也不断受到自然主义派的指责。

漱石虽然被一些人称为“余裕派”、“高蹈派”,可是这些称呼并不能正确表现他的创作的实质,最多只能表现他的创作的一个方面,并且不是主要方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夏目漱石

回答2: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1916),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 ,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他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

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2004年11月改为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


  • 人物作品


中长篇小说


我是猫

   

1905年1月-1906年8月、‘杜鹃草’/1905年10月-1907年5月、大仓书店・服部书店

   

少爷/哥儿

   

1906年4月、‘杜鹃草’/1907年、春阳堂刊‘鹑笼’收録

   

草枕

   

1906年9月、‘新小说’/‘鹑笼’收録

   

野分

   

1907年1月、‘杜鹃草’/1908年、春阳堂刊‘草合’收録

   

虞美人草

   

1907年6月-10月、‘朝日新闻’/1908年1月、春阳堂

   

坑夫

   

1908年1月-4月、‘朝日新闻’/‘草合’收録

   

三四郎

   

1908年9-12月、‘朝日新闻’/1909年5月、春阳堂

   

从此以后(それから)

   

1909年6-10月、‘朝日新闻’/1910年1月、春阳堂

   

   

1910年3月-6月、‘朝日新闻’/1911年1月、春阳堂

   

彼岸过后

   

1912年1月-4月、‘朝日新闻’/1912年9月、春阳堂

   

行人

   

1912年12月-1913年11月、‘朝日新闻’/1914年1月、大仓书店

   

心(こころ)

   

1914年4月-8月、‘朝日新闻’/1914年9月、岩波书店

   

道草

   

1915年6月-9月、‘朝日新闻’/1915年10月、岩波书店

   

明暗

   

1916年5月-12月、‘朝日新闻’/1917年1月、岩波书店

   

短篇小说·小品


伦敦塔

   

1905年1月、‘帝国文学’/1906年、大仓书店・服部书店刊‘漾虚集’收録

   

幻影之盾

   

1905年4月、‘杜鹃草’/‘漾虚集’

   

琴的空音

   

1905年7月、‘七人’/‘漾虚集’收録

   

一夜

   

1905年9月、‘中央公论’/‘漾虚集’收録

   

薤露行

   

1905年9月、‘中央公论’/‘漾虚集’收録

   

趣味的遗传

   

1906年1月、‘帝国文学’/‘漾虚集’收録

   

二百十日

   

1906年10月、‘中央公论’/‘鹑笼’收録

   

文鸟

   

1908年6月、‘大阪朝日’伍岩/1910年、春阳堂刊‘四篇’收録

   

梦十夜

   

1908年7月-8月、‘朝日新闻’/‘四篇’收録

   

永日小品

   

1909年1月-3月、‘朝日新闻’/‘四篇’收録

   


评论

   

文学论(1907年5月、大仓书店・服部书店)

   

文学评论(1909年3月、春阳堂)

   

随笔

   

想起的事等(1910年-1911年、‘朝日新闻’/1911年8月、春阳堂刊‘切抜帖より’收録)

   

玻璃门之中(1915年1月-2月、‘朝日新闻’/1915年3月、岩波书店)

   

演讲

   

现代日本的开化(1911年、和歌山県会议事堂/1911年11月、朝日新闻合资会社刊‘朝日讲演集’收録)

   

我的个人主义(1914年)

   

游记

   

卡莱尔博物馆(1905年、‘学镫’/‘漾虚集’收録)

   

満韩各处(1909年10月-12月、‘朝日新闻’/‘四篇’收録)

   

诗蠢春集

   

漱石俳句集(1917年11月、岩波书店)

   

漱石诗集附印谱(1919年6月、岩波书店)

   

从军行(1904年5月、‘帝国文学’10卷5号)

   

作品集

   

漱石全集(1993-1999年、岩波书店、全28卷别卷1卷)

   

漱石文学全集(1982-1983年、集英社、全10卷)带橘耐

   

写作特点

纵观漱石一生的创作,会发现他一直关心社会现实,认真思索人生,努力通过各种各样的典型形象反映生活,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作品风格朴实、幽默,结构巧妙,多样,描写生动、感人,语言朴素、细腻,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3]  夏目漱石的创作倾向是复杂的,但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的。在他进行创作时,日本文坛上的浪漫主义高潮已经过去,自然主义派正处于隆盛阶段,大有垄断一切之势。此外还有唯美主义等等流派存在。但是,漱石的创作却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他不肯附和自然主义派,决心按照自己对于文学的理解,走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针对自然主义者以为事实的再现即文学的观点,他主张文学不应该是实际生活的照片,而必须是有意识地虚构出来的“仿造品”,因为只有通过虚构才能产生超过“事实”的“真实”。因此,他的处女作《我是猫》一问世就受到自然主义派的攻击,被斥为庸俗无聊的作品,此后他的作品也不断受到自然主义派的指责。漱石虽然被一些人称为“余裕派”、“高蹈派”,可是这些称呼并不能正确表现他的创作的实质,最多只能表现他的创作的一个方面,并且不是主要方面。

夏目漱石是在日本自然主义勃兴时期步入文坛的。但是,他的文学观与自然主义截然相异,其主要表现为强烈的道德意识和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他是正冈子规“写生文”的崇拜者,早期曾提倡“写生文”,将自然与人生作为一幅写生画来描绘,逐渐发展为“有余裕的文学”,又称“低徊趣味”小说,这是1908年夏目漱石为高滨虚子的小说集(鸡头)所作的序中的造语。他的创作正是从“低徊趣味”小说《我是猫》开始的。夏目漱石的早期创作受两种思想的支配,即同现实抗争和逃避这种抗争。当“这种抗争和冲突直接流露出来的时候,他就写成了《哥儿》、《疾风》等贯串着主观反抗的作品,当他要逃避这种抗争和冲突的时候,就产生了像《旅宿》、(伦敦塔)那样浪漫主义的小说。”当然,前者始终是夏目漱石创作的主流,而后者则仅仅是主流中的一个短暂的、细小的回游。

在第二时期的创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所谓“爱情三部曲”。这三部作品虽然写的是爱情故事,但其意义决不限于爱情范畴,作者所要表现的,实际上是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问题,描写他们不满现实而又无力斗争的状况,其中不乏对明治社会的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

被称为“后爱情三部曲”的(春分之后)(1912)、(行人)(1913)、(心)(1914)都是以知识分子的恋爱为题材,其主题都是揭示由利已主义、个人主义酿出的悲剧。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思想内容方面,三部小说的主人公须永、一郎和“先生”都是由于在爱情上遭到挫折和失败而导致孤独和痛苦的人物,他们的悲剧正是人性深处的利已主义和妒忌心理诱发的必然结果,从而在客观上宣告了明治维新以来由西方文化催生的资产阶级道德的破产。在艺术形式上,三部作品的结构都是用几个短篇连缀起来的:《春分之后》为六个短篇.《行人》为四个短篇,《心》为三个短篇,并且都有一个讲故事的人登场。

夏目漱石各个时期的主要作品,不难发现,他是一位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无一不触及到日本明治社会的某些本质方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庸俗、丑恶现象,以及日本“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作了尖锐的讽刺和深刻的批判,对利已主义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他的作品贴近现实,表现普通人的生活,描写他们在恋爱、婚姻、家庭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及找不到出路的痛苦心情,既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更秉有强烈的伦理道德意识和道义个人主义精神。在艺术上,夏目漱石的作品继承了日本“徘谐”文学的传统,吸取了民间文学“落语”的有益成分,具有幽默、风趣的特点。在创作风格上,他是“余裕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以旁观者的余裕心情来品味人生,从中产生回味绵长的趣味。他在一系列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中,将“余裕派”的低徊趣味与近代小说中的恋爱心理巧妙地裸合在一起,清晰地凸起了漱石文学独具一格的特色。夏目漱石是日本文学界公认的首屈一指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精确,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常常把雅语、俗语、汉语、西语等混融于作品之中,成为叙述故事情节,刻划人物形象,描绘内心世界,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生哲理的有力手段。这一切都充分地体现了作家的创作个性,显示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这个黑暗现实(主要是国内形势)形成一种重压,使夏目漱石几乎喘不过气来。面临这种形势,他既感到无限愤慨,又觉得无能为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乃是漱石思想意识产生种种矛盾,创作过程产生种种曲折的根本原因,也是他的作品不断寻求解决办法,但总是找不到的根本原因。在作品中批判社会的内容大大减少了,力量也大大削弱了,而集中精力以精雕细刻的手法剖析人们的内心世界,批判人们的私心,尤其是在男女爱情矛盾方面表现出来的私心以及由此产生的苦闷、孤独和绝望,则成为漱石后期作品的主要内容了。总之,如果说他的前期作品在社会批判的大胆和尖锐方面超出同时代一般作品水准的话,那么他的后期作品在剖析人物心理的细致方面和在批判人物私心的深入方面,也是同时代一般作品所不及的。

另外,夏目漱石毕生创作汉文诗两百首余,还用中文写作了《正成论》(1878)、《观菊花人偶记》(1885)和《木屑录》(1889)等汉文作品。毋庸置疑,早年对用汉语写作汉诗文的热衷和喜爱可视为之肇始,这在漱石很多的谈话录中可见端倪。1906年发表在《中央公论》上的《予之爱读书》,和发表在《文章世界》上的《吾文学获裨益之书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他对当时文坛趋之若鹜的赖山阳(1780~1832)的汉诗“因铺陈繁冗而感到厌恶”,独独倾倒于被人所不齿的荻生徂徕(1666~1728)的汉文,并在小说《草枕》中假借和尚与老人的对话表达了“徂徕比山阳的文章好很多”的取向。与力导汉诗日本化而流于粗率露骨的赖山阳相比,更偏爱倡导直接使用汉语训读诗文、抛弃朱子学带给汉诗其本身的束缚与桎梏的徂徕,足见夏目漱石对汉诗文的热爱之情。

回答3:

  1. 好的作品有:《哥儿》、《我是猫》等。

  2. 作品:《我是猫》、《少爷/哥儿》、《草枕》、《野分》、《虞美人草》、《坑夫》、《三四郎》、《从此以后(それから)》、《门》、《彼岸过后》、《行人》竖亩、厅御《心(こころ)》、《道草》、《明暗》。

  3. 个人简介: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扮纤岩枕流”(《晋书》孙楚语),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他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

    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2004年11月改为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

  4. 人物评价:鲁迅先生说:“夏目漱石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所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回答4:

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乱汪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哗羡仔,是家中末派森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三四郎》、《其后》、《门》三部曲、《我是猫》、《路边草》等。

回答5:

用现仿简空在的话说,夏目漱石氏其实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很卖座。如果非要遴选出代表作的话,那就是小说类的《我是猫》、青春咐仿三部备瞎曲《三四郎》——《心》——《从此以后》;笔记类的《玻璃窗内》、《修缮寺日记》、《回忆种种》。其他的诸如《草枕》、《虞美人草》、《梦十夜》等等也是不错的小说小品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