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2型糖尿病

2025-04-13 00:10:3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糖尿病(DM)按照发病原因分为1型和2型,其主要区别是1型为胰岛素绝对缺乏,仅占5%,一般为先天因素或胰岛疾病导致胰岛B细胞破坏,完全不能分泌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的可以发生在任何人,不良的饮食(高脂、高糖)、缺乏运动都是危险因素,它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从早期的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后期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丧失,而成为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区分2者主要原因是治疗方式不同,1型糖尿病只能应用胰岛素替代治疗,而2型糖尿病初期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口服各种机制降糖药物控制,但随着后期胰岛功能逐步丧失,最终结局也是要长期靠外源补充胰岛素替代。
说到治疗就不得不提及很多患者的疑惑:血糖高就高呗,我不治疗也没什么不舒服!这是很危险的,我们一定要强调控制血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使血糖达标,而是为了预防因为高血糖而引起的心、脑、肾脏和全身大血管、神经的严重不良事件。就像老百姓都知道的高血压会中风一样,血糖的长期异常也会引起脑卒中、心绞痛、心梗等,这里面尤其要提的是如果糖尿病10年不治疗发生肾衰竭风险极高。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有很多类,而且随着目前全世界科学家的不断研究相信以后还会更多,但主要作用机制不外乎胰岛素促泌剂和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方面也分为人、动物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中、长效、预混等。最后强调的是没有一个中药(方剂或中成药)有长期控制血糖作用的,不能单纯依靠中药治疗糖尿病(笔者是中医药大学的硕士)。
最后说说怎么观察血糖控制的情况,不是说随便验个血糖不高就是控制好了,我们要综合看患者的长期控制情况,一般用糖化血红蛋白为主,辅助餐前、餐后血糖、肾功能一起评价。

回答2:

2型糖尿病,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发病年龄多数在35岁以后.起病缓慢,隐匿,部分病人是在健康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多,或少,或正常,而分泌高峰后移.胰岛素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在发病中占重要地位.2型糖尿病病人中约60%是体重超重或肥胖.长期的过量饮食,摄取高热量,体重逐渐增加,以至肥胖,肥胖后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无明显酮症倾向.多数病人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但仍有一些病人,尤其是非常胖的病人需要外源胰岛素控制血糖.因此,外源胰岛素治疗不能作为1型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指标.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与HLA抗原频率无关联.与自身免疫反应无关联,血清中不存在胰岛细胞抗体及胰岛素自身抗体.

回答3:

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回答4:

Ⅱ型糖尿病,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特点是人体自身能够产生胰岛素,但细胞无法对其作出反应,使胰岛素的效果大打折扣。

回答5:

II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上海名老中医刘.春.天说糖尿病采用中医治疗效果还是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