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点小酒暖暖身子”似乎一直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常识,寒冬腊月里出门与朋友饭桌小聚,当然要先上酒祛祛寒气了。这倒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毛子在喝酒一途上绝对超过中国人不少,或许是由于纬度高寒等地理原因,战斗民族“全民喝酒”的豪爽风气更是闻名。穷人们往往负担不起,便退而求其次找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来喝,反正生活里是决不能缺了酒的。据研究,大概有1200万俄罗斯人冒着生命危险饮用便宜的含酒精产品,包括香水、防冻液和玻璃窗清洗剂,每年都有不少倒霉蛋喝“酒”喝死。
2016年12月,俄罗斯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Irkutsk)19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因为有不少人贪图便宜,买了含有甲醇的沐浴液喝下肚,50多人紧急送医,其中49人不治身亡。
提到喝酒御寒,就不能不提到脖子上总是挂着酒桶的瑞士国宝——圣伯纳犬,这种勇敢又温柔的大型犬一直奋战在阿尔卑斯山的第一线,救助着困在雪山中的倒霉游客。自1049年圣伯纳德在阿尔卑斯山口建立寺庙后,圣伯纳犬便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好几百年。圣伯纳犬中的最神勇的一只名叫巴里,在它工作的数年时间中,巴里共救起了41个困在山中的过路人。
救人当然要装备齐全,于是狗狗们便总是在脖子上挂着装满白兰地的酒桶,随时准备着为游客御寒取暖(一说最初为毛毯)。
1860 埃德温·兰西尔 圣伯纳犬 乔治·巴克斯特藏
1820年,来自英格兰的17岁少年画家Edwin Landseer用画笔将这个故事展现出来:两只圣伯纳犬找到了手上晕倒的雪山旅客,其中一只大声呼叫着增援,另一只则尽力舔舐旅行者并试图唤醒他,蹲窝着的这只脖子上便挂着一个小酒桶。据少年自己说,桶里装的就是白兰地。
▲埃德温·兰西尔(1802-1873),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备受尊敬的画家,描绘动物的作品极负盛誉
这本名为《阿尔卑斯獒》的画册广为流传,圣伯纳犬脖子上挂着酒桶的经典形象也就此确定下来。从毛绒玩具到邮票、T恤、日用品……到处可见圣伯纳犬脖子上系着小酒桶(上面有代表瑞士的红十字)的形象。除瑞士之外,世界上还有100多个国家发行了圣伯纳犬的邮票,巴黎一座狗公墓里甚至还有圣伯纳犬的纪念碑。
▲圣伯纳犬专用的酒桶脖套
那么问题来了,喝酒真的能让你的身体暖和起来么?
喝多了就凉了皮肤内含有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sensory nerve ending),这些神经末梢是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的终末部分,该终末与其它结构共同组成感受器。皮肤和某些粘膜上的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两种。它们将皮肤及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传递给体温调节中枢。人类在实际生活中,当皮肤温为30℃时产生冷觉,而当皮肤温为35℃左右时则产生温觉。
一般在温度较低时,血管会逐渐收缩以将血液导向更加重要的器官,这也是我们冬天常常有四肢冰凉感觉的原因。而喝酒恰恰将这个过程完全颠倒了过来。
喝酒后确实会有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刺激表皮毛细血管,促使血液加速,但是人体肝脏等储存的血液也会流到身体表面。人体的体温能够保持在37°C所需的热量都是由新陈代谢产生的。而在这个血液流动的过程中,实际上体温并不会有变化,只是一个体内热量重新分配的过程而已。
总之,喝酒看似可以暖身,实际上会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让身体的热量大量释放,短时间虽然有发热的感觉,但等酒劲过去,伴随着“脸红”、“出汗”,机体储存的大量热能散发体外,身体御寒能力反而下降,容易造成“酒寒”。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各类新闻报道里常能看到“喝断片的酒鬼冻死在冬夜的马路边上”之类的新闻了。
另外,酒喝多了还是别洗澡了。这个时候再洗热水澡,身体会误以为外界温度变高,需要增加血流量来加快散热,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血管进一步扩张,血压下降,人往往会有头晕、恶心的感觉。酒虽好喝,还是小命要紧啊!
是的。喝酒是最佳的驱寒方法之一。喝酒后,血液加速循环流动,人会出汗暖和。
不能。喝完酒感觉暖和是假象,喝酒会让身体加速散热,体温会有所下降,会让身体感觉更冷。
可以。但是本质上身体感到寒冷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先去医院查清楚,不光是喝酒,还有可能是因为身体有疾病问题造成的体寒,这个需要调理才行,不能只是喝酒暖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