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标准为郭靖,武力判断就以刚才王真人所转的帖子末尾的数字为据,因为这个帖子是现在比较公认的判定。
帖子判定一个袁承志等於0.5个郭靖。那么根据<<碧血剑>>和<<鹿鼎记>>,我们都知道袁承志和归辛树的武功是在伯仲之间的。根据<<鹿鼎记>>第43回归家3口刺康熙的战例来看,3口是抱了必死的决心,暴发出了全部的潜力(起码归氏夫妇是暴发了全部潜力),归辛树等於0.5个郭靖,那么其他2人肯定是逊于归辛树,但3人加起来打,应该是打得过一个郭靖,“双拳难敌四手”,起码招式上就会让一个人左支右咄,更何况是在暴发全部潜力,以死拼命的情况下。为了夸大一下郭靖的战斗力,我们就姑且认定郭靖等於归家3口拼命时的战斗力。实际效果是“侍卫殉职的三十多人,伤了四十来人”,但还是杀不了康熙,还被擒。也就是说,一个郭靖拼命可以干掉70个大内侍卫,但完成不了刺杀的任务,而且会被擒,再暴发一下,就会象归辛树那样油尽灯枯而死。
那么阿青呢?我们先看看历史背景,春秋之世,吴越为两强,有一种“春秋五霸”的版本,把吴王夫差,越王句践列为其中两强。吴越兵战斗力之悍勇是举世闻名的。吴王夫差可打败强齐(他父亲也打败过楚国),会盟诸侯。而越兵更是打败了吴兵。<<越女剑>>中说的是五千越兵灭的吴,蒲松龄的自勉诗是“三千越甲可吞吴”。<<越女剑>>里还强调了越兵有兵器上的“利剑”优势,胜过举世闻名的“吴钩”,从出土的“越王句践剑”我们也可知道越人铸剑工艺的先进。好了,越兵战斗力强,还有兵器上的优势,更兼才灭了吴,士气举世无双。而为了防阿青,范蠡亲手挑选了“一千名甲士、一千名剑士”,是强中选精的,这样一支队伍,战斗力当不下于康熙的侍卫吧,而士气更有过之。结果呢?
“蓦地里宫门外响起了一阵吆喝声,跟着呛啷郎、呛啷朗响声不绝,那是兵刃落地之声。这声音从宫门外直响进来,便如一条极长的长蛇,飞快的游来,长廊上也响起了兵刃落地的声音。一千名甲士和一千名剑士阻挡不了阿青。”
阿青可不是偷偷进来的,而是凭一支“竹棒”独身强攻进来的!冲破2000虎狼之师的队伍,没有被擒,没有油尽灯枯,而且她是可以完成刺杀任务的,只是摄于西子美貌,才放弃的,即使如此,她“棒端发出的劲气已刺伤了她心口”,给西子留下了心脏后遗症,然后,“一声清啸,已然破窗而出。清啸迅捷之极的远去,渐远渐轻,余音袅袅,良久不绝。”---能啸能走,全身而退,在拼杀2000正规军后还有这等内力,郭大侠也不行吧。
所以最后看一下,郭靖可以杀掉差不多上百个侍卫,但会被擒,也近不了正主子的身,内力恐怕也耗得差不多了,再暴发一下,恐怕就会身亡。
而阿青,可以凭一支竹棒,冲破2000士气正旺,精挑细选出的虎狼之师,不仅近了正主的身,可以完成刺杀,甚至给正主子留下了后遗症,而且耗了这么大的内力,还若无其事,全身而退,能“一声清啸”。
两者相差不可以道里计。怎么说也是2000:100,也就是20:1吧,打个对折,说一个阿青等於10个郭靖应该不过分吧,这个当然指的无论是招式上还是内力上。
再看网上公论,武功最高的少林无名老僧是等於5个郭靖。
所以,金庸笔下的第一高手无疑应是<<越女剑>>中的越女阿青!武功(包括招式和内力)第一!
来自“炎黄子孙”的补充:
大内侍卫是在事起仓促之下,手忙脚乱,尚且能制住归家三口。
而2000越甲则是范蠡事先布置好了的,作战经验丰富的沙场战士,严阵以待,但还是挡不住阿青。
另一点可能有待商榷,归家夫妇是抱了必死的决心,爆发出全部潜力,而阿青则不知是否有必死的决心,但即使阿青没有抱必死之心,从书中描写来看,她也没有用上全力。
因此,说一个阿青等於10个郭靖,实在是贬低了阿青,起码等於20个,即使说等於40个也不过分。
那2000越甲,因为新胜,不光士气上(指杀戮的士气)胜过康熙大内侍卫(他们的骄气或许可与当时的越甲可一比),更重要的是在实战经验与熟练度上也胜过康熙大内侍卫(才打过仗的)。
因此不管是在人数上,还是质量上,都应胜过康熙大内侍卫。
达摩是阿青的晚生后辈,扫地僧是达摩的晚生后辈……怎老有人问这么弱智的问题,真是无语了……
这是一个等级吗?你拿一个神和人比?
阿青就是金庸中二思想的产物,根本就是瞎扯,和他其他书武力值完全脱节。。。
是这样的,扫地离阿青N远,一百个扫地都奈何不了阿青。但是,问题是阿青没有学过内力,扫地有气墙,就是没有学过内力(并不代表没有,只是因为没有学过所以不知道有多高)的阿青是不是可以破扫地的防。快狠准对上纯防型有点小无奈。
阿青应该没有扫地僧厉害。连虚竹和段誉两人都能在千军万马中捉住辽王,扫地僧对3000精兵应该很轻松吧。